第十七章:安史之乱2(1 / 2)

“可为何辉煌如此的大唐如此不堪一击呢?”一道疑惑的声音从身旁传来,徐锦向旁边看去,只见张守正右手托住下巴思考着。

“这……当时情况太紧急,朝中没有反应过来?”徐锦问道。

“不,是因为大唐军力在当时就已经不行了。”

张守起身,又道:“大唐自从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军力便大幅度减弱。我自小生在长安,父亲曾告诉过我他听说在唐初时,每天早上还有军队训练的声音,不过自从贵族垄断,府兵制解体,这声音便销声匿迹了,参军没有成果,朝廷只能用钱财来养兵,这种办法收纳了许多流民,这也是为何起义军并非流民的原因。但这只是缓兵之计,不用钱,那流民起义;用钱,便是军力大减,弱不禁风,一碰即溃。所以这安史之乱的根本原因还是军力与流民之间无法完美权衡的关系。”

没错,追究到底实力才是硬道理,当时大唐毕竟一碰即溃,若军力强盛,那也不至于慌乱逃窜。张守身在长安,了解的事件自然是以长安的视角来看。

可就在众人沉默之时,一道略带粗犷的声音传来。

“为何府兵制改为募兵制?又为何百姓无出头之路?”

卢中武皱着眉头,眼神捎带些许迷离,显得十分憔悴。

高九道:“因为贵族,府兵制的田地分配触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科举也早已被贵族垄断。”

“没错,不过起义军主力在哪里?”卢中武又问道。

“河北。”郭易梓立刻说出来,饶有兴致地看着卢中武。

“为何是河北?”

一股寒风吹来,卢中武脸上稍有冷颤。

众人不语,卢中武继续道:

“长安洛阳两京贵族狂欢的资本主要来源于四条道路:丝绸之路、岭南荔枝路、通济渠以及永济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便是河北的永济渠以及江南的通济渠,这也代表了河北当时经济简直如日中天。”

“本是一片大好,威望极盛,后来京城定都北京,也展现了河北经济的冲击力之强大。这对于大唐来说是极大的好事,可对于那些朝廷以及其他贵族们,可并不如意。”

卢中武顿了顿,问道:“各位若看过汉朝初年朝廷郡制图以及唐朝初年群雄割据图便会发现,几乎每个朝代都在长安一片区域继承政治遗产。这些贵族有雄厚的经济实力,被称为关陇贵族。”

“他们狂傲,甚至不把朝廷的话放在眼里,朝廷无法从他们那里获得应当的税收,只能打压新贵族:河北。”

“关陇贵族也一直吸血河北,并且天宝年间魏博、成德以及幽州这河朔三镇,以不到十分之一的人口却要上交四分之一余的税收,如此打压,河朔三镇怎能不与朝廷对峙?本身贞观时期朝廷已经安抚了河北,但后来发生的营州之乱,又让河北人民彻底对朝廷死心。”

卢中武越说越激动,越说越亢奋,他顿了顿又道:“河北盛极一时,但奈何有朝廷和关陇贵族的双重打压,河北也并非全都是新生贵族,还有许多平民百姓啊!他们怎么办?仕途无望,科举无路,在本就如此不平等的情况下还要多交纳税收,备受打压!河北百姓民不聊生,当地门阀怎能坐以待毙?他们纷纷支持动乱,这,才是安史之乱的缘由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