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思密达”是第一个31(1 / 2)

在李斯和尉缭为秦王政输入了大量的信心后,秦王政便下定决心开始他各个击破的统一之路了。

此时,就在整个秦国的支持下,秦王政开始将他的野心公之于世。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眼所能及的土地,都将收进他秦王政的口袋里。

而按照灭亡六国的计划,秦王政的第一个目标,便是六国中离自己最近又是相对弱小的韩、赵两国。

这两个国家,在强秦的恃强凌弱之下,还扛得住吗?

当秦王政在赵国这块土地上碰了几次壁后,事实便证明了赵国仍然具备对抗秦国的实力。

为此,秦王政便顺势将目标转向了最弱小的韩国身上。

韩国看来确实已经有点危在旦夕了。这个七雄之中最为孱弱的国家,早期夹在秦、魏、齐等各大国之间,四面楚歌的环境决定了它难以向外实现突破的道路,要不是曾有韩昭侯立志改革,更得申不害等能臣大力变法,韩国想跻身七雄之一似乎像白日做梦。

虽然在韩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短暂的辉煌,但这种辉煌也仅仅能保证这个国家在一段时间内不被他国侵犯而已。

因此,若严格说起来,韩国从来没有达到一个大国的地位,在多年的战国动乱中,它始终是遭受最大伤害的那一个。

而韩国之所以能经久不亡,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给其余六国所带来的战略价值。

在战国早期,韩国便已经成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马陵之战是这种局面最大的注脚。

后来秦楚争霸时,韩国又受挟于秦国,与之共同伐楚。

之后,到了战国末期,韩国更是成了秦、齐两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喘地存在着。

而发生在秦、赵之间的著名战役长平之战更是由于韩国上党郡而起。

所有这些都充分表明了,在韩国的发展史上,它基本是作为俎上鱼肉,受人控制,任人宰割。

韩国的实力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都决定了它作为秦国第一个靶子的命运。

韩国的地理位置对于秦国来说也是极其关键的,它遏制了秦国经由函谷关东进的道路,如同当年想要东进的秦穆公必须先将目光放在晋国身上一样,秦国如果想要往东有所突破,韩国这个障碍便不得不除。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秦、韩之间才经常爆发战争。

而其余五国也深知韩国对于秦国的重要战略位置,因此在秦、韩交战中,不时有其他国家出手相援韩国。

当然,这种相援活动的收获并不是收获了很大的结果。

在多次的战争后,韩国的疆域不断为秦国所侵蚀,而到了秦王政年间,竟然只剩下了都城阳翟与其周围的十多个中小城邑。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当秦王政的大军直入韩国时,当时的韩王安已经束手无策,只好向秦国纳地献玺,正式降为秦国的藩臣。

在这场战争中.韩国失去的并不仅仅是它那七雄之一的地位,更令人感到可惜的是,在这场战争里韩国失去了它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才——韩非。

韩国不是没有复强的机会的。上天送给了韩王安一个韩非,没有人知道如果有韩非辅佐,韩国是否会有雄起的可能性,因为韩王安彻底拒绝了这次尝试。

对于韩非的屡次进言,对于韩非提出的许多救国措施,韩王安身为一个弱国之主,却始终没有正眼瞧过。

此时的韩王安正如王安石的那个歌女一样,“年年犹唱,后庭遗曲”。

如果韩国有一个立志高远的君主,那它或许还有救。但当历史决定让韩王安来坐这个椅子的时候,韩国便注定从此失去翻身的机会了。

韩王安身处险境却不自知,这种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态度引起了臣子们的不满。

在韩国,有点见地的人都知道韩国不久便将败于秦国之手。韩非的离韩赴秦,虽说其缘由是因为韩王安的任命,因此算不上叛变。

但此举却在韩人心中激起了万千愁绪,似乎韩非此举是弃暗投明。

这之后,当韩非死在秦国的消息传到韩国后,韩人对自己所效命的这个国家产生了更大的失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