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思密达”是第一个31(2 / 2)

在一个弱小的国家里,又遇上了弱主,这样的政权值得自己为之而奋斗吗?

韩国从上到下开始分崩离析,而这种危险正好给了虎视着它的秦国一个很好的渗透机会。

按照尉缭的计策,在对付六国的过程中,分化的不仅仅是六个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更要从每个国家的内部进行分化渗透,离间君主和臣子之间的关系。

而韩国此时的情形正好让这个计策有了用武之地,因此秦王政便开始在韩国培植亲秦势力,企图以这股势力来控制韩国,最后达到灭亡韩国的目的。

在这次的分化策略上,秦国选择了时任韩国南阳郡郡守的腾。

腾是当时韩国仅存极少的能臣之一,姓氏不可考,只知其名为腾,后因在秦国官封内史,故称内史腾。

秦王政十六年(公元前231年),尉缭的内部分化开始在韩国起作用了。

就在这年,内史腾主动向秦国投降,并将所领南阳地(今河南境内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全部献给了秦国。

秦国轻而易举地接受了韩国的一块土地,令疆域本已狭窄的韩国更显窘迫。

没有人能对内史腾的叛离表示指责。

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内史腾的叛离代表了一种历史潮流,

即天下英雄即将全部会聚在秦国的土地上。

另外,对于韩王安这样一个不知亡国恨的君主,不说他的臣下遗弃了他,就是历史遗弃了他也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

南阳郡一失,本已束手无策的韩国除了静静地等待死亡的来临,他已经没有资格进行任何程度的反抗了。

而南阳郡的得手对秦国的意义却是重大的,秦国在这之后将这块土地作为前进的基地,使它以一个跳板的姿态为进攻韩国作出巨大的贡献。

除此之外,南阳郡对于以后进攻南方的楚国也奠定了一个坚定基础,在这方面,攻灭楚国的王翦还必须对南阳郡守内史腾表示感谢。

南阳郡到手,韩国奄奄一息,这个时候正是出手的好时机。秦王政大腿一拍,决定立即送病入膏肓的韩国一程,免得看着它这般苟延残喘。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王政派出了大军直逼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

此时,新郑里的君王除了颤抖以外,聚集士兵的力量早已消失在他那毫无顾忌的岁月里了。

秦王政在选择攻灭韩国的将领里看中了内史腾,这似乎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从内史腾献上南阳郡后,新郑的攻伐便注定交由这个韩国降将来执行了。

毕竟。有哪一个秦国将领会比一个韩国将领更熟悉韩国的情况呢?

而对于这个问题内史腾给了秦王政一个完美的回应。

就在秦王政下令内史腾出征不久后,新郑被一批渡过黄河的大军所灭这个消息很快便响彻云霄了。

韩国终于从此消失在历史的舞台上了。当韩王安被内史腾俘虏的时候,看着这个曾经是自己手下的将领,韩王安是否会愤怒地问他一句:“你为何要背叛我?”

而在这一番询问过后,韩王安是否会得到一个令人心寒的回应:“是你逼我的。”

无论韩王安是否为他的沉沦而自责过,他都不得不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昔日掌握的国家,如今竟然成了他人的郡县。

秦王政十七年(公元前230年),秦国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韩国的灭亡,在实践上给了秦王政更大的信心,这种信心是李斯和尉缭所不能给的。

也说明了秦国确实能采取各个击破的手段,而挑拨离间更是以兵不厌诈的理论为依据大大地发挥了它的效用。

秦灭六国的道路已经成功地踏出了一步,只有到了这个时候,秦王政才真正觉得自己和他之前的所有先祖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他们没能做到的事,他秦王政做到了!

但刚强的秦王政抛开了一切疑虑。此时,在秦王政的心里,只有两个字闪现着,这是继韩国之后的另一个国家——赵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