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节21(1 / 2)

姚鹏了解情况后,一方面要求驻军加强警戒,发动村民帮助驻军加固杏花村的防御工事。分别在村两头的山道入村口处修筑暗堡、岗楼,防止土匪再次袭击;另一方面抽出一个排以班为单位,深入到周围十余个小山村发动村民组织起。采用联防形式,防匪、查匪,尽可能详尽地摸清周围土匪的情况。为下一步备战、争取拉拢土匪做准备。

吸取了这次途径杏花村商队遭劫的教训,如何才能将黄河渡口到新繁县城这一百余里的山道(其中还有西进部队尚未控制的几十里)变成可控、安全的黄金通道?是摆在西进部队面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年轻有为、脑瓜活络的驻军最高指挥官关云飞煞费苦心,独出心裁,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根据实际和不同情况,他将这一百余里划分为四个段落,每一个段落专人负责。段落终点安排相应部队驻守。与之相应,组建一支五十人的护商马队。每十人一个小队,每个小队配备一挺轻机枪。遇商队经过,每支商队派出一个小队护送一段路,到下一站交班,轮番护送。虽不能完全确保商队安全,却或多或少对商队有所帮助,减少了商队遇劫的安全隐患。此外,也便于关云飞及时掌握沿途情况,作出正确判断,采取切实可行措施。

雷厉风行、说干就干。

关云飞从组建护商马队开始,基本解除了过往商旅的担心,受到普遍好评,均愿走这条山道了。这不仅带活了这条山道的经济,逐渐使沿途的老百姓生活得到了较大改善,凝聚了民心。同时,还在护商过程中,成功地筹措到了军费,成为了西进部队主要的军费来源。

借鉴姚鹏在杏花村发动群众的成功经验,关云飞大规模发动群众。在山道沿线所有村庄都组建起防匪护庄(村)护路村民自卫队,协助部队护庄护路。

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只要你心里有老百姓,老百姓自然会加倍回报你。

当然,关云飞的成功还有两个很根本的原因:

一个是老百姓从自身安全考虑。他们长期以来对匪患深恶痛绝,妻儿老小、生命财产没有安全保障,自个儿又无能为力解决。好不容易现在来了一个关云飞这样手握重兵、体恤民情的驻军指挥官,不管成与不成,绝大多数老百姓都愿意试一试,给予配合、支持;

二个是老百姓从自身利益着眼。参与防匪护庄(村)护路村民自卫队,自己付出的并不多,无非就是时间和劳动力,山里人不在乎,获得的却不少。山道安全了、道路好走了,商旅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不仅商队获益,村民们更得到实惠。譬如,商队经过,要吃饭喝水住宿吧?好,给钱;拉车的牲口要人看管、照料吧?行,给钱;财物需妥善保管吧?成,给钱。受到服务的商旅出得自愿、坦然;提供了服务的老百姓收得安心、踏实。用现在流行话说,就是实现了“互利共赢”。

在那个时代,苛捐杂税何其多,山区老百姓也不能幸免。甚至,还要多出许多。

例如,官府的、地主的、村镇的少不了,还要交土匪的所谓保护费等等,名目繁多,许多税费是老百姓说不上来的。

本就经济极为不发达、贫困潦倒的山区老百姓就更加日子难过。

当然,无税不成社会。

那么,关云飞驻军在这里,是不是减少了老百姓负担呢?保五师、关云飞不是不吃不喝的神仙、圣人。有减少,但不多。试想,仅仅依靠这一百余里山道两旁的老百姓供养,如何能够满足关云飞一个团近两千人的需要!驻军军费当然主要得从商旅方面获得。老百姓的所交,只是作为一种微不足道的补充。虽然老百姓所交微不足道,却毕竟有胜于无。再说了,收也在理,不收也说得过去。白白出钱,谁心甘情愿?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得到出钱人的理解。

关云飞充分利用驻军所提供的安全保障和较好服务,以及顺应民心的政策,就较为成功地获得了大多数山区老百姓的理解和几乎所有商旅的赞成。甚至包括靠近山道的十多个山寨中的几个山寨也主动派人与关云飞联系,表示对关云飞新政支持的同时,又表达了对山寨生存的担心。

是呀,山寨土匪不劫商旅、不抢老百姓,他们还是土匪吗?他们又吃什么?穿什么?

驻守杏花村的姚鹏破解了这一难题。

姚鹏从上次解救安徽商队事件中得到启示。

当时,商队非常感谢驻军帮助。他们在离开杏花村前,商队老板胡奇清特意找到姚鹏,除再次表示感谢外,还交给姚鹏一大一小两个装满银元的口袋。姚鹏当然拒收,并一再讲明保五师的宗旨、驻军山道的目的、任务,请胡老板理解,收回好意。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