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章 杨广三征高句骊(下)75(1 / 2)

在晋阳城的议事厅内,李行云与他的心腹重臣们——袁天罡、徐茂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围坐在一起,讨论着隋炀帝杨广第三次征讨高句丽的事宜。厅内灯火通明,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沉思的表情。

房间内一片寂静,众人皆低头沉思,气氛凝重而压抑。

终于,李行云首先打破了沉默,他眉头紧皱,声音低沉地说道:“诸位,杨广不顾民生疾苦,再次征召大军,意图征服高句丽。此举无疑将使国库更加空虚,百姓更加疲惫。”

他的话语如同重锤一般敲在每个人的心头,让人不禁担忧起国家和人民的未来。

这时,袁天罡捋了捋胡须,面色沉重,沉声说道:“杨广此举,实为不智。前两次征战已然失败,此次若再败,恐怕天下将难以承受。”

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共鸣,大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徐茂公接着说道:“杨广的暴政已使民心离散,若第三次征战再遭挫败,恐怕将引发更大的动荡。”

他的目光坚定,语气严肃,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的局势。

长孙无忌眼中闪过一丝锐利,他握紧拳头,说道:“若杨广再次失败,我们晋阳城或许可以借此机会,稳定人心,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他的话让众人眼前一亮,似乎看到了一丝希望。

然而,房玄龄却轻轻摇着纸扇,冷静地说道:“稳定人心固然重要,但我们更应关注杨广的行动对整个天下的影响。若高句丽之战再次失败,隋朝的统治基础将更加脆弱。”

他的观点让众人陷入了深思之中,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远不止于此。

一时间,房间里弥漫着紧张的氛围,众人都在思考如何应对这一严峻的局面。

杜如晦,以深思熟虑著称的顾问,补充道:“房兄所言极是。我们应密切关注战事进展,同时加强内部治理,为可能到来的变局做好准备。”

李行云点了点头,他对这些心腹重臣的意见十分重视:“诸位言之有理。杨广的征战不仅关系到高句丽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中原的稳定。我们必须谨慎行事。”

徐茂公目光坚定地看向远方,仿佛能看到未来的风云变幻,他沉声道:“是啊!我们必须做好应对之策。同时,我们也应该加强对晋阳城的防御,以防万一战火蔓延至我们这里。”

长孙无忌则更加关注军事方面的准备,他紧握拳头,眼中闪过一丝冷厉之色,说道:“不错,我们应该加强军队的训练,确保一旦有事,能够迅速响应。”

房玄龄则从政治角度出发,他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说道:“除了军事方面,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内政的管理,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以稳定人心。毕竟,战争时期,民心的稳定至关重要。”

杜如晦最后总结道:“综上所述,我们既要关注外部的战事,也要注重内部的稳定与发展。只有在内外兼修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在动荡中立足。”

李行云听后,深感赞同地点点头,他的眼神充满了决心和信心,

议事厅内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每个人都积极地发表着自已的见解,共同为晋阳城的未来出谋划策。

在隋朝天下已经疲惫不堪,民不聊生。隋炀帝杨广不顾天下苍生的疾苦,执意发动第三次对高句丽的征战。百万大军再次集结,旌旗蔽空,战鼓震天,但士兵们的心中却充满了不安与迷茫。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