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辽将132(1 / 2)

赵鹤天笑了笑,缓缓说道,“然而,连黄台吉都派人来了,这确实让人颇感意外。”

“他在打什么算盘?”

“若将他拉回谈判桌前,他现下恐怕也是处于一种无计可施的境地。”

“如果他的势力稍弱,或者我们对阿巴亥的支持不那么坚定,他或许还有反抗的余地。”

“但我们对阿巴亥的支持坚如磐石,注定了他的任何图谋都将徒劳无功。”

“此时此刻,他的到来,表面上看似是求和,但实则心怀叵测,不可不防。”

朱由校虽然未曾如赵鹤天那般深谋远虑,但对于赵鹤天的情报分析,他亦有所涉猎并深信不疑。

多年来,赵鹤天的判断几乎无懈可击,这让朱由校对其决策充满了信心。

经过深思熟虑,朱由校觉得自己的想法与赵鹤天不谋而合,便提议:“既然如此,不如将此事交由我处理。”

朱由校生性并非热衷于权力斗争,尽管他曾重用魏忠贤以制衡文官势力,但他本人并不乐于亲力亲为,许多重要的事务都交由了魏忠贤。

如今,面对需深思熟虑的国策,他又将重担托付给了赵鹤天。

对外的战略决策,赵鹤天怎么说,他便怎么做。

朱由校甚至认为,若是赵鹤天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自己亲自出马恐怕也无济于事。

因此,他决定全权委托此事给赵鹤天,负责与相关方面对接,并指示下属官员尽可能配合赵鹤天的工作。

听到这里,赵鹤天略显尴尬地提出了自己的顾虑:“这件事恐怕有些不妥。”

“毕竟我仅是一名武将,这原本是礼部的职责所在,我若越俎代庖,恐怕有失体面。”

朱由校摆了摆手,不以为然地说:“这些都是细枝末节,难道魏忠贤还敢违抗不成?”

自从赵鹤天崛起之后,朱由校在朝中有了另外一个得力的支持者,魏忠贤也不敢过于放肆,唯恐失去宠信。

过去他在财政上还有些许自主权,如今在朱由校面前已无多少独立性可言。

然而,赵鹤天既然已经开口,朱由校想了想,也觉得并无不可。

“孙之獬不过是礼部手下的侍郎,我将此事交给孙之獬处理。”

“而孙之獬是你的人,让他们去找孙之獬商议,岂不是等同于与你商议?”

赵鹤天沉吟片刻,最终不再推辞:“既然陛下如此信任,那我便接下这份重任。”

朱由校闻言,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你能接下此事,我非常高兴。”

“你不用担心,你手中的权力将会因此增加,但这是因为我信任你。”

“你是朕最亲近的朋友,如果连你都不信任,朕还能信任谁呢?否则,岂不真的成了孤家寡人?”

显然,他对赵鹤天过分谦虚的态度有些不满。

赵鹤天听后,郑重其事地回应:“臣绝对不会辜负陛下的期望。”

朱由校听闻此言,心中喜悦难抑。

然而,话题一转,他陷入沉思,眉头紧锁,似乎在权衡着某个重大的决定。

他突然抬头,目光坚定地对赵鹤天说:“这几年来,我们合作无间,你已经为朕解决了一半的问题。”

“如今,连林丹汗也向我们低头,内蒙古的各个部落几乎都已归附。”

“至少在接下来的二三十年里,蒙古各部不会再对我们构成威胁,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成果。”

“东南边也已平定,源源不断的财富流入我们的国库,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财富在南阳购买大量粮食,推广番薯种植。”

“我们的粮食储备将会越来越丰富,我们的事业蒸蒸日上。”

“但我心中仍有不安,之前我们讨论过的那个问题,你还记得吗?”

“大明的根本问题在于土地兼并,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大明才能真正繁荣昌盛。”

“现在南方的土地兼并现象已经减少,我们是否可以暂时放缓推广此事的步伐?”

赵鹤天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忧虑,沉声道:“陛下,现在确实不是最佳时机。”

“虽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但都是对外的事务,只要我们实力强大,兵器先进,就能应对外部挑战,风险相对较小。”

“然而,如果我们要着手解决内部问题,尤其是土地兼并这样的大事,我们面临的压力将会非常大,甚至可能超过对外战争的风险。”

“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才能做好这件事,现在去做,恐怕还是有些仓促。”

朱由校闻言,沉默良久。

他深知土地兼并是大明的根本问题,赵鹤天之前提出的“摊丁入亩”政策其实非常符合他的心意。

他知道,如果能顺利实施这一政策,大明或许能再延续百年甚至一百五十年的国运。

然而,赵鹤天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内部问题的复杂性和曲折性远超过外部问题,要解决绝非易事。

朱由校也有自己的无奈,他明显感到自己的身体不如从前。

作为大明皇帝,他最近发现皇帝的寿命似乎都不太长,他担心自己等不到那一天,将这些难题留给后代去解决。

只有赵鹤天没有体会到他的一个苦衷:他接纳了那么多美人,看似荒淫无度,实则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朱由校所面临的困境,源自于他无嗣的窘境。

至今,他尚未拥有一个存活的子嗣,这无疑成了他心头沉甸甸的负担。

他急切地渴望能够孕育出一位真正属于自己的继承人。

尽管他有一位弟弟,但血缘再近,终究比不上自己的骨肉。

尤其是对于那位排行第五的弟弟,朱由校心存疑虑,担心其思想已受到文官们的过度影响,过分信赖文官,而背离了自己的初衷。

因此,他不懈努力以求得子,然而事与愿违,越是焦急求子,身体状况反而每况愈下。

他不禁叹息,内心甚至涌起一丝绝望,难道命中注定他无法拥有子嗣吗?

这样的念想让他觉得愈发难以承受。

尽管如此,朱由校也意识到赵鹤天的忠告不无道理。

若继续这般焦虑下去,恐怕未得子嗣,自己已先精力枯竭。

因此,他也认为目前不宜过分纠结此事。 朱由校明白,虽然他现在的威望已经相当高,但还未达到巅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