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辽将132(2 / 2)

若要进一步提升威望,当务之急是彻底解决一直困扰大明的建奴问题。

这是一个历经数十年、对国家有着深远影响的重大难题,若能成功解决这一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无疑会极大地提升他的威望。

然而,这并非是他个人之力所能及,最终仍需依赖贤能之士的辅佐。

朱由校转头看向赵鹤天,提醒道,“赵爱卿,事宜已拖延太久,朕心中不由得生出几分迫切。”

“朕暗自期望赵卿能够尽快行动起来,目前北方局势已基本稳定,部分军队能够暂时调动。”

“东南沿海的动乱,在爱卿的精心布局下,也逐渐显露出平息之势。”

“因此,朕真切希望赵卿能够在接下来的五年内,彻底平定建奴动乱。”

虽然从他们之前的讨论以及朱由校所提之事来看,赵鹤天已大致洞悉了朱由校的意图。

他知道,即便解决了这些问题,也不意味着可以立即对土地兼并动手。

最明智的策略应是先将自身的威望提升至最高点,随后一鼓作气解决所有叛乱。

然而,显然朱由校已无力独自完成这一切,仿佛也没有这样的耐心,赵鹤天也大约能猜到朱由校之所以如此焦虑的原因。

赵鹤天绝非愚者,他深知此时不宜再对朱由校进行劝导。

尽管朱由校已陷入固执的牛角尖,但若继续劝阻,反可能激起反弹。

因此,赵鹤天决定采取拖延策略,以五年时间为由,争取更多行动空间。

他对朱由校承诺,五年内必将解决问题,否则愿承担后果。

朱由校闻此,面露难色,深知此事无论成败,皆非易事。

他清楚赵鹤天的忠诚与智慧,也明白其话语中的深意。

然而,他仍寄望于赵鹤天能在五年内找到解决之道。

赵鹤天郑重点头,保证不再拖延。

朱由校随即提及当前的军事形势,东南沿海与北方边疆均需重兵驻守,而赵鹤天手下可调之兵不过三万,对抗强敌显得力不从心。

然而,若无赵鹤天,为维稳局势,朝廷或许需投入数十万大军。

如今,赵鹤天仅以少数兵力便能维持局面,实属不易。

但从朱由校的角度看,凭借现有兵力解决争端仍显困难。

“再强大的军队也怕无米之炊。”朱由校望着赵鹤天,提出增兵之策。

尽管粮食产量渐增,但流民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治,若能将更多流民纳入少年军校,培养成忠诚的士兵,或许能减少未来的叛乱。

加之番薯丰收,粮食充足,招募更多士兵,训练精锐之师,似乎指日可待。

赵鹤天曾提议设立少年军校,两人遂着手实施。

上海军校成效显著,首批学员已加入军队,对朱由校与赵鹤天忠心耿耿。

这使朱由校看到少年军校的巨大潜力,故有此提议。

显然,朱由校现已决心扩充军力,明白唯有如此,方能应对未来挑战。

“现在招募五万人如何?”朱由校询问。

赵鹤天沉思片刻,认为五万人加上现有的三万人,应能轻松应对当前的困境。

他点头同意,表示将从各地抽调兵力,届时十万大军足以横扫敌军,毕竟他们拥有最新式的火炮。

朱由校对此事表达了深深的认同。

他突然想到了一个点子,转头对赵鹤天说:“若我们招募新军,是否可以考虑从辽东的边防军中抽调部分兵力?”

“毕竟,你也清楚辽东的那些边将现已无用武之地,建奴现在实力大损。”

“他们能守住现有地盘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想要扩张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

“朕觉得在五年内平定建奴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即使他们现在能够平定内部的祸乱,也难以再在边境掀起波澜。”

“蒙古察哈尔部的情况亦是如此,他们继续在前线消耗粮草,而朝廷却束手无策,这无疑增加了我们的负担。”

“因此,朕在思考,不如直接将他们的部分军队调至你的麾下。”

“一来可以增强你的实力,二来也可以削弱他们的力量,避免未来出现更大的麻烦。”

赵鹤天听后,沉思片刻,然后坚定地摇了摇头:“陛下,此事不可轻举妄动。”

“你想,辽东边将的内部早已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任何针对他们的行动都可能引起警觉。”

“一旦他们警觉,数十万人引发的混乱对我们将是巨大的麻烦,甚至严重影响我们未来的战略。”

“因此,目前我们还是不要触动他们,待我们实力强大后,再一鼓作气彻底解决问题。”

朱由校反思了一下,因为他未曾料到边境问题有一天会变得如此棘手。

赵鹤天的观点让他深感认同:“的确,让他们继续存在,若将来无法控制,反受其乱,那将是我们更大的困扰。”

“等到我们整顿好军队,他们也不敢轻易闹事,届时再做决断。”

赵鹤天笑了笑,对朱由校说:“不过,有一事不假。”

“边界之中确有可用之才,如满桂其人,他勇猛善战。”

“虽然可能涉及物资贩卖,但作为辽东边将,要在辽东成事,必须留在这片泥潭中,无论何人进入都难免沾染其间。”

“如果不欲插手这些事务,与辽东的合作便无从谈起。”

“这些人毕竟曾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若能用则用,能分化则应分化利用。”

朱由校点头表示认同,对赵鹤天提到的满桂印象深刻:“此人确实勇猛异常,昔日也曾立下不少战功。”

“你说的没错,即便是派谁去辽东,也不敢轻易将贩卖物资之事上报朝廷,他们显然已考虑到这点,要做事情就必须有所妥协。”

“所以,朕虽愤怒,但不能全怪他们。”

“既然有些人能为朝廷立功,我们也不应把事情做绝,应给他们留一条生路。”

“你回去再细想,看看辽东哪些边将还可堪用,朕将他们从那片泥潭中拉出。”

“无论是让他们归于朝廷名下,还是直接纳入你的麾下。毕竟,你那里也需要一些将领的加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