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愤怒的李世民252(1 / 2)

长安城,这座古老而繁华的帝都,沐浴在初升的阳光之下,显得格外庄重而辉煌。城墙巍峨,宫阙连绵,仿佛每一砖一瓦都诉说着大唐的辉煌与荣耀。此时,皇城之内,一片宁静之中蕴含着即将爆发的喜悦与激动。

大唐皇帝李渊,正坐在太极殿的龙椅上,手中翻阅着堆积如山的奏章,眉头时而紧锁,时而舒展,显露出一位帝王对国事的深思熟虑。然而,当一份来自西域、由李麟戟亲笔撰写的奏折被宦官小心翼翼地呈上时,李渊的眼神瞬间亮了起来,一种难以言喻的期待与激动涌上心头。

他轻轻接过奏折,仿佛捧着的不是简单的纸张,而是李麟戟与万千将士用血汗铸就的辉煌战果。李渊缓缓展开奏折,随着阅读的深入,他的脸上逐渐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欣慰与自豪的光芒。

“好!好一个李麟戟!”李渊忍不住低声赞叹,声音虽轻,却难掩其内心的激动与喜悦。他仿佛亲眼目睹了李麟戟如何在西域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如何以智勇双全征服了一个又一个敌国,如何以仁政之心赢得了西域百姓的归心与敬仰。

“楼兰、焉耆、龟兹……三城皆定,西域震动,百姓归心。”李渊反复咀嚼着奏折中的这些字眼,心中充满了对李麟戟的赞赏与感激。他知道,这一连串的胜利不仅彰显了大唐的国威与军力,更为丝绸之路的畅通与西域的和平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朕有李麟戟,实乃大唐之幸!”李渊忍不住高声赞叹,声音在空旷的太极殿内回荡,仿佛连空气都为之振奋。他立刻召来宰相与诸位重臣,将这份奏折传阅开来,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份来自西域的喜讯。

宰相与重臣们接过奏折,纷纷仔细阅读起来。随着阅读的深入,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与李渊同样的激动与喜悦。他们知道,这份奏折不仅是对李麟戟个人功绩的肯定,更是对大唐国力强盛、军队威武的最好证明。

“陛下,李将军此战,不仅彰显了我大唐的军威,更以仁政之心赢得了西域百姓的归心。此乃我大唐之福,丝绸之路之幸啊!”宰相率先发言,言辞恳切,充满了对李麟戟的敬佩与对大唐未来的信心。

“是啊,李将军真乃我大唐之栋梁!”其他重臣也纷纷附和,对李麟戟的战功与仁政赞不绝口。他们知道,有了李麟戟这样的将领,大唐的边疆将更加稳固,丝绸之路的繁荣也将指日可待。

李渊听着众臣的赞誉之词,心中更是充满了对李麟戟的感激与期待。他深知,李麟戟的战功与仁政不仅是他个人的荣耀与成就,更是大唐国运昌隆、百姓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

第二日清晨,晨光初破,长安城沐浴在一片柔和而充满希望的光辉之中。皇城内外,早已是忙碌一片,朝臣们身着朝服,心怀敬畏,踏着晨光步入庄严的宫门,准备参加今日的朝会。

太极殿内,龙涎香袅袅升起,金碧辉煌的装饰在晨光中更显辉煌。李渊身着龙袍,端坐于龙椅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下方跪拜行礼的百官,他的脸上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期待与庄严。

随着内侍官尖细的嗓音响起:“宣读西域捷报!”整个大殿瞬间安静下来,落针可闻。百官皆屏息以待,心中暗自揣测这将是何等重要的消息。

李渊缓缓从案几上拿起那份已经由专人精心装裱的奏折,这不仅仅是一份文件,更是大唐荣耀与边疆安宁的象征。他深吸一口气,声音洪亮而有力地在殿内回荡:“众卿听旨,今有西域大将军李麟戟上奏,言其率部征战西域,楼兰、焉耆、龟兹三城皆已平定,敌军望风而逃,百姓归心似箭,西域局势自此稳定,丝绸之路再无阻隔,实乃我大唐之天大喜事!”

随着李渊一字一句的宣读,殿内先是响起一片惊愕的低语,随即转为震耳欲聋的欢呼与赞叹。百官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与震撼。他们之中,有人曾对西域战事心存忧虑,有人对李麟戟的战绩半信半疑,但此刻,所有的疑虑都被这份实实在在的捷报冲刷得一干二净。

“李将军威武!”

“大唐万岁!”

呼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百官们纷纷跪拜,向李渊表达着对大唐皇恩浩荡、将士英勇的无限敬仰与感激。李渊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欣慰笑容,他知道,这一刻,不仅是李麟戟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大唐帝国的骄傲。

随着李渊宣布西域捷报的那一刻,太极殿内沸腾的喜悦如同潮水般涌动,久久不能平息。百官们跪拜之后,缓缓起身,彼此间交换着激动与敬佩的目光,仿佛都在用眼神诉说着对李麟戟将军无尽的赞叹。

一位老臣率先打破沉默,他上前一步,躬身行礼,声音沉稳而有力:“陛下,李将军此战,非但收复失地,更以仁德治军,深得民心,实乃我大唐不可多得之将才。其功勋卓著,当重赏以励三军,昭告天下,以显我大唐对功臣之重视,对边疆安宁之决心。”

李渊闻言,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抹赞许之色:“爱卿所言极是,李麟戟之功,非赏不可。然则,朕欲知诸卿之意,当如何封赏,方显其功之卓著,又不失朝廷法度?”

此言一出,殿下百官纷纷议论开来,各抒己见,气氛热烈而庄重。

“陛下,依臣之见,李将军此次西域之战,不仅武功卓越,更兼文治,其仁政之心,深得西域百姓爱戴。故臣建议,除却常规的金银珠宝、良田美宅之外,更应赐以爵位,加封‘西域大都督’,统辖西域诸事,以示朝廷对其之信任与倚重。”

话音刚落,便有几位大臣点头表示赞同。然而,也有持不同意见者。户部尚书刘文静出列,眉头微蹙,缓缓道:“陛下,杜侍郎所言虽有道理,但西域之地,情况复杂,非一将之功所能完全驾驭。加之,大唐国库虽丰,但连年征战,亦需量入为出。臣以为,赏赐金银田宅固然必要,但爵位之事还需慎重考虑,以免日后边疆治理出现权力过于集中之弊。”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顿时微妙起来。李渊眉头微皱,显然也在权衡利弊。他环视四周,见众臣或点头赞同,或低头沉思,心中已有了计较。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