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故人所托(1 / 2)

周六早上,珏章正考虑要不要给自珍馆去个电话,安排下和秦旭见面好告诉他周五遇到毓颖的事情。不料一会儿,就接到了毓颖的电话说是她马上坐车到公寓接她到家里去玩。

珏章想着醇亲王府那边的人,珏章她都没有见过,她也叮嘱过毓颖不要主动和她父亲说她在天津,况且说不定还能打探一些静园的内幕,所以就答应了。

“没想到你也住在英租界,这样我们以后往来就方便多了。”珏章上了车后,毓颖开心地打开了话匣子。

“说实话,我本来还是不想去你那里的,虽然我很少见宗室里的人,但是怕偶尔真遇上一两个以前的熟人,那我就穿帮了,我们家大福晋会让我立刻回BJ。”珏章看了看前座的司机,小声说着。

“没事,我阿玛基本上也是深居简出,很少会客,到了我家后,你直接上我的书房里,我家下人没我的招呼是不会进来的。其实,我今天是有件事情要求你。”毓颖变得有点支支吾吾。珏章好奇,想进一步问下去,她只说等到了她那里再说。

毓颖和她父亲醇亲王载沣还有两个妹妹一起住在英租界的金公馆,这是一幢三层洋楼,外表简单朴素,没有静园那样的大花园,载沣占了整个二层,毓颖和妹妹们住在三楼,她两个妹妹尚小,都在天津读书,此时正上课,不在家。

毓颖把珏章带到了自己的房间,这个房间是个小套间,由一间书房,一个小客厅和一个小巧温馨的卧室组成。她小心翼翼地从书房柜子里拿出一卷字画,摊在桌上,珏章一看大吃一惊,居然是王献之的《中秋帖》。

这是乾隆皇帝养心殿三希堂中收藏的三幅最名贵的历代书画字帖之一。听说当时是由静懿皇太妃偷偷藏于出宫的轿子里带出了紫禁城,没想到现在还是到了醇亲王手里。

原帖小小一张,但是乾隆皇帝和历代藏家在装裱周围留下了不少题跋和印章,其中属乾隆的最多,可见他是非常珍视这张字帖的。

她听阿玛说过,这张字帖其实用的是竹料纸,这种纸在宋代才出现,所以不可能是晋代王献之的真迹,极可能是宋代书法家的临摹。

由于这幅行草相杂的字帖用的是王献之的代表笔法——一笔书,这种笔法书写整个字帖时,笔势连绵不断,如江河奔腾,一泻千里,有一种雄姿英发的爽朗之气,显然临摹者,深得王献之书法潇洒流畅的奥义。

所以即使是临摹品,但是也价值不菲。可惜现在这字帖在其中一个角处,有了一处不大不小的破损,甚是碍眼。

毓颖开口道:“这是我阿玛收藏的一副珍贵字画,他很是喜爱,可是在搬到天津的时候,由于搬运不慎,这处残损了,他本来想找古玩店的老师傅修复,可是一方面不清楚他们的修复水平,另一方面,也不想让字帖在他这里的消息走漏出去,所以,我自告奋勇地和他说,我这里有个旧时信得过的朋友,手法很是精妙,可以帮他修复。所以,所以,我今天……”

珏章立刻明白了,毓颖是想要她来帮忙修复这破损部分。

她自幼跟随阿玛左右,父亲的字画修复技术在京城也是屈指可数,她在这方面也是得到了真传,在京城的时候,有几幅重要的历代书画字帖,就是她和父亲一起修复的。很多时候,都是父亲在旁边指挥,她来动手。

渐渐很多时候,已经不需要父亲开口,她已经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虽然修复好的书画,主家只是交口称赞信郡王手法精妙,修旧如旧,但是很少人知道信郡王这个女儿手法不逊其父。

不过由于毓颖在信郡王府和珏章做过书画同窗,对她的技术是知根知底,难怪她会有今日之请。

珏章没有立刻回答,她的眼光仍旧落在这张字帖上,父亲是见过这张字帖的,她只是闻其名,今日终于得一见。

突然,一个念头落入她脑海,按照她和秦旭的推断,父亲是被溥仪的势力带到天津的,而现在这《中秋帖》在溥仪的阿玛醇亲王手里,为什么醇亲王不直接找自己的阿玛去修,而是听由自己的女儿找一个在他们看来来历不明的陌生人。

想到这里,珏章立刻问道:“毓颖,你不会已经把我在天津的下落告诉你家里人了吧?”

毓颖连忙摆手:“绝对没有,其实这次是我和我阿玛主动提出的。我阿玛其实也想找人修,可是一直找不到手法好的师傅,我看他们很急的样子,才主动提出的。因为,因为,我一直在求我阿玛不要把我指婚给乌恩其,如果这次我能帮了他这个大忙,说不定他能答应我。”

珏章和毓颖从小相识,知道她没有撒谎。可是,这进一步就说明了阿玛不在天津,或者是醇亲王不知道阿玛在天津,这明显和秦旭的推断矛盾,自己必须和秦旭商量下这个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