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字字珠玑52(1 / 2)

“楼明,马祥宁适才说的,你可有异议?”公堂之上,王以禄一字一句地说道,此时,他头顶上挂着那块熠熠生辉的“明镜高悬”牌匾显得格外醒目。

楼明的内心瞬间掠过千百般念头,但他又迅速冷静了下来,其实他明白,其实王以禄若是铁了心要杀他,他无论怎么解释都是苍白的,毕竟‘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自己在王以禄面前还是太弱小、微不足道了!

但若是王以禄的心思真的就像是他猜想的那样,此番对答他答好了或可转危为安!毕竟自己好歹也是个解元,王以禄想公器私用、冠冕堂皇地弄死自己还是有些顾虑!

“晚生当然有异议!”楼明略一拱手,然后铿锵有力地道:“马祥宁说我私下里经常抱怨朝廷,这是纯属构陷!空口白牙,既无人证,也无实证!马祥宁说这他是从下人那里听说,那么我要求和他口中的那个下人对簿公堂!”

王以禄闻言瞥了一眼面露惊惶神色的马祥宁,直接开口了:“马祥宁所呈的诗不就是实证?现在谈论的是这首‘反’诗的事,你莫要顾左右而言他!”

“好!既然王抚台要我谈这首诗的事情,那我就谈一谈这首诗!”楼明乜了一眼惶然站在那里的马祥宁,稍稍酝酿了一下,然后掷地有声地说道:

“‘不论盐铁不筹河’是什么意思?盐税本就是国家岁入保障,唐朝时仅从两淮地区每年就可得盐利600万缗铜钱!而如今到了我大明朝全国盐课一年岁入竟不过一百多万两!这其中差距之大,令人发指!究其原因正是因为‘盐引壅积’:‘凡中常股者价轻,中存积者价重,然人甚苦守支,争趋存积,而常股壅矣’!官盐在远方的省份供应不足但盐引却大都壅于盐场,最后朝廷当然就失去了盐课收入!这岂不是‘不论盐铁’?至于‘不筹河’就更不必说了吧?每年大大小小水患不断!”

“国家税收泰半出自东南,同样是我大明子民,但江浙百姓每年所承担的赋税却是其他地区百姓的三到五倍!我也是农户出身,深知民生艰难,每每思及此事就忍不住涕泪直下!这就是‘独倚东南涕泪多’的意思!有的人没有心肝,不能感同身受也就罢了,反倒以此来构陷他人!张士诚在太祖高皇帝立国之前割据东南,迄今已二百年,我楼明世居西北,我和那张士诚有何关系?有的人胡乱攀咬竟连脸都不要了!”

“洪武年间,我大明一年所收税粮为三千二百万石,而到了如今,一年所收税粮却只有二千六百万石!土地增加了,但税收却减少了!为什么?你们有人有想过吗!那是因为贪官污吏横行、土地兼并严重!藩王不纳税,官绅也不纳税。赋税全压在平民百姓身上,百姓不堪重负,就只能把田土卖给藩王和官绅,再加上底下官吏层层贪污,什么‘银两火耗’、‘淋尖踢斛’贪污的法子层出不穷,上瞒朝廷,下欺百姓。百姓的地越来越少,要承受的赋税却越来越多,再如此下去,国库就要一空如洗了,百姓也要一贫如洗了!这就是‘国赋三升民一斗’!”

“老子曰:‘圣人无恒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我也是农户,往上数八代还是农户,农户所求不过吃饱穿暖而已!所以我能感同身受!‘屠牛那不胜栽禾’,百姓若不是实在活不下去了谁愿意弃家逃亡!”

“此诗区区二十八字,但字字背后都是百姓的血与泪!”

“我听说马家祖上自洪武时也是农户,但成化十七年出了个三甲进士,最后以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身份致仕,一个四品的南京佥都御史死后遗田竟达五千亩!土地兼并程度可见一斑!如今马家经四代兼并,已有良田万亩,我想问问,这万亩良田的下面究竟埋了多少百姓的尸骸!然而马家已有万亩良田,足以代代锦衣玉食尚不知足,有道是‘暴秦之欲无厌’,外面数万饥民饿殍遍野,但马家竟趁机蓄粮四万余石,这打的是什么主意?想着到时候倚粮自重,继续兼并民田罢了!而这马家也不过是无数官绅的一个写照罢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