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回 赴京赶考78(1 / 2)

岁月如梭,韶光易逝,转眼又是一年。宋仁宗嘉祐元年,公元1056年,苏轼21岁。

三月初一,苏洵带着苏轼和苏辙从眉州城纱縠行启程出发去开封府赴京赶考,二饼随行。程夫人、杨姨娘、王弗三人送至眉州城门处,才依依不舍地与四人惜别。

前些时日,张方平特意来信叮嘱苏洵,让他们赴京赶考时一定要顺道再来一趟益州城,有重要的事情当面交代。

当日下午,苏洵四人行至益州城,在益州城找了家客栈住下后,苏洵便带着苏轼和苏辙前去拜谒张方平。张方平在衙署书房与苏洵父子三人见面。

张方平略带歉意地对苏洵说:“明允,实在抱歉,我去年就已上奏朝廷保举你为益州学官,但朝廷至今未有消息传回。”

苏洵内心一暗,他深谙张方平已经竭尽全力,是自己四十八岁的年纪实在过高,并且在京师也不曾有任何名气名望导致。他没有丝毫抱怨的心思,心平气和地微笑着说:“多谢张大人为苏某奔波。苏某明白,不碍事的。”

张方平心知苏洵多少会有失落,会心一笑道:“明允,虽然此路不通,但我有更好的办法。”

“啊?”苏洵原本沉寂的内心一下有些患得患失起来。

张方平从书桌上拿起一封书信递给苏洵,笑意盈盈地说:“明允,你的《几策》、《权书》、《衡论》三书,我去年就已抄录给欧阳兄,欧阳兄对其赞赏有加。去年,辽兴宗去世,辽道宗即位,欧阳兄充任贺登位国信使,出使辽朝。所以,你的事情被其暂时搁置。今年二月,欧阳兄已经从辽国还朝。这是我亲笔书写的推荐信,你持此信去京师拜谒欧阳兄,可以顺道带上子瞻和子由。如果有欧阳兄不遗余力地推崇,我相信凭借明允的真才实学定然能够名扬京师。”

苏洵小心翼翼地接过推荐书信,薄薄书信如重千斤,抱拳深深一拜:“多谢张大人!”

张方平看向苏轼和苏辙,微笑着说:“子瞻、子由,此封书信上,我除了主要推荐明允以外,也提及了你们兄弟二人。随同你们父亲拜谒欧阳兄时,一定要抓住机会,京师有风声传出明年春的省试欧阳兄极有可能就是主考官。”

苏轼和苏辙对于这个消息震惊无比,连忙躬身一礼:“多谢张大人提携!”

“哈哈!”张方平展颜大悦,一时兴起,饶有兴致地临时起意:“忆往昔,我28岁时参加科举中茂才异等科。后来又再次参加科举中贤良方正科。每每想起这两次科举赶考的经历,都禁不住内心欢喜,仿佛又年轻了些许。对于科举,我唯一的遗憾是从未当过主考官。今日,子瞻和子由就辛苦一下,帮助我弥补这个遗憾吧。我出考题,你两兄弟作答,就当是科举预演了。”

苏轼爽朗大笑:“敢不承命!请张大人出题。”

“好好,容我深思片刻。”张方平雅兴大起。

大概过了小半个时辰,张方平洋洋洒洒一共出题六道。六道考题,个个暗藏玄机,尤其是前两题。第一题,出得生僻;第二题,更是题目本身就有问题。

张方平拉起苏洵走出书房,边走边笑:“子瞻、子由,不着急啊,最多有两个时辰可以作答,慢慢用心答题,可以提前交卷。明允,咱们去外面等候,别影响兄弟两答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