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心理学-内心渴望的“认同欲”与职场冷暴力(1 / 1)

认同欲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人的成长中需要获得别人的认可、接纳、支持、帮助和保护的欲望。这是正常的心理欲望,一般出现在每个人的成长的不同阶段。说到同意呢,我们就想到了一个有名的电影-《追风筝的人》。这部电影讲述身在阿富汗的阿米尔和哈桑两个人之间的成长故事。在故事中,阿米尔作为一个家庭的长子,他渴望父亲的。认同,他希望父亲能鼓励自己、关注自己,支持自己,才参加了风筝比赛。作为阿米尔最好的朋友。通过自己的行动。我的真诚、正直、坦率和承诺帮助阿米尔获得了风筝的比赛。主人阿米尔却因。因为自己当时的怯懦,不敢面对当地的其他的一些不友好的人而没有帮助哈桑。后来他通过别人的帮助,这些往事在他心中不断的爬上来。他借助自己的力量,终于,他打败了自己的心魔。帮助为你千千万遍的哈桑。保护哈桑的儿子,自己也获得救赎。而他获知了真相,哈桑是他同父异母的亲兄弟。它才明白为什么父亲那么喜欢哈桑…..。

电影中,无论是哈桑和阿米尔,还是阿米尔和他的父亲,以及后来。双和他的妻子间都有着强烈的认同欲。这种认同欲,取着电影的这些主人公去为自己、为别人捍卫他们的利益。也让他们走,走出来一条和别人不同的路。其实也是我们渴望去建立链接的一种很好的力量。这种量给我们一个建立和他人链接的关系,让我们不再成为自己的孤岛,让这种关系推动着我们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变得更真诚和成熟。活在别人的阴影中,父母的阴影中和过去的阴影中,勇敢的向前。

在我们身边也有这样的故事。前单位同事阿成,工作聊天上有个习惯,在单位工作群里刷“存在感”。他会发一些新闻、专业、心灵鸡汤类的链接文章在工作群里。如果遇到领导在群里发个工作要求,他马上下边点赞、回话。还在公共群里@同事们,要他们提供某个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大家因为这个事情都不理睬他,甚至可以说是远离他。阿成感觉到很困扰。中午次吃饭遇到他时,他和我抱怨“有几个同时都不愿理睬他,也不再群里回他的信息”,他觉得领导也不太认同他的工作,对他不太看重,尤其是他提出的解决问题方案。

在我眼里他工作态度端正,对工作充满了热情。在他缺少的是一种被认可的“归属感”,缺少对工作群的作用的理解,其实很多时候不回复、不接话也是“另一种回复”。在从阿成的内心出发,他渴望被同事认同,渴望有话题与大家探讨,他有分享欲,也有认同欲,正是内心的这些正常的心理需求驱使着他的行为。关于聊天的礼仪,这个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职场新人也好,生活沟通也罢,需要加以注意。其实,只要考虑说的时间、环境、面对的人、事情、地点、因果,很多话说出来都不会初大问题,怕就是在不合时宜的时机,向不对的人说不该说的话,正所谓“良言一句三冬暖”、“会说话,当钱花”。

看看阿成的经历,其实他遭遇了职场冷暴力。但是阿成处理的去很好。他和我说虽然那段时间他很丧,但是他本身就是个很钝的人,他说自己工作多的忙不过来,没时间去想。后来有一天,他向领导交了一份项目方案后就去拜访客户,他和客户聊完、吃完已经十点过,他回到公司看到他的桌上贴着这样一张纸条:“阿成,你的方案写的很好,好的超乎我的期望,这段时间辛苦。”阿成看到后泪流满面......。阿成确实过的很苦,但人在江湖何时能由己呢?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作为一个职场人,我们经常要面对不和谐的信息和因素,如何处理这些“不和谐”的人和事,往往决定了我们的发展。面对职场冷暴力,阿成没有抱怨,采用了“屏蔽、远离、保护好自己的情绪”,这是很好的“用魔法打败魔法”的例子。作为职场冷暴力的被孤立方,要展运用顿感力,不敏感,不去自我降低评价,不自我孤立,而是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发出善念和善意,主动从和同事的交往与沟通,主动和周围朋友聊聊,从中找力量与前进的新方向,大树莫与草争,强大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才是王道。

作为现代企业管理者,我们有时太关注事的完成情况,忽视人在是推动事情的关键。工作中特别是管理工作中,我们百分之七十的时间和精力是与人如何打交道。忘记了对周围、下属加以赞美和表扬,这看似无意的表扬,对下属的认可、赞美、正向的反馈,能激发下属更多的工作热情与努力。比如阿成收到领导贴在工位上的“小纸条”。作为一个高情商的管理者,应该看到对方的期盼与需求,特别是被认同的期盼与需求。除了日常的团建、沟通,还需要主动表达对下属工作的赞赏,给下属长期工作的力量和感动,这是提高团队凝聚力的好方法之一。

回到我们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被认可、被表扬。那种被赞美、被表扬后美滋滋的感觉,会给重塑我们的生活体验。原来生活这么美好,原来爱一个人被一个人爱着如此的幸福,重拾这种体验很美好。

所以沟通与交流的出发点不是对与错、好与坏、优与劣,而是用一种恰当的表达方式,与对方沟通,与对方产生共鸣,与对方和谐一致,与对方达到和解,甚至是让对方“舒服”给自己“愉快”的过程。

打个比方:“说者”和“听者”像站在河对岸的两个人,他们都想过河去对岸。这两方沟通的过程就是双方“建桥”的过程。只有他们按照同一弧度、朝着对方的方向搭桥,双方才能达成理解,最终才能建成一座沟通的桥梁,走到河的对岸。任何的忽视、忽略的“自说自话”,没有敞开心扉的倾听,都会破坏这座沟通的桥梁。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