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瞎聊天(2 / 2)

范仲淹到底还是厚道人,他没有直接指名道姓的说出吕夷简的名字。

但是吧,范仲淹为什么被贬,以及如今朝堂的宰执到底是谁的问题......谁能不知道啊。

看起来,小范对老吕在废后事件上的所作所为,还是相当的不满的。

不过嘛,顾深对此还是有不同的看法的。

“不然,学生以为,吕寿州绝非丁谓之流。”顾深难得的摇头,否定了自己偶像的说法。

这点上,范仲淹倒是有些意外了......自己这个小师侄,莫非不仅的能“谈古”,还能“论今”。

带着点好奇,也带着点考教的意味,范仲淹问道,“子均之言,何解?!”

能怎么解啊,历史公论呗......但凡知道一点两宋历史的人,谁会把丁谓和吕夷简相提并论啊。

更别说,人家吕夷简后来还配享太庙了的。

但这话不好就这么说,盖棺定论这种事儿,起码也得等当事人死了以后才能说.......所以,得说的有理有据一些才行。

顾深认真的想了一下,然后开始说道,“丁谓所为,不过是为了个人权势,而吕寿州不同。昔日章献皇后秉政,吕寿州虽多有摇摆,却从未逢迎上意,施政之策,亦堪称为国良谋。今二度为相,虽有跋扈之迹,然其所用之人亦皆是谋国之人,所行之策,亦都是谋国之策......况且,昔年若无吕寿州,岂有章懿皇后哀荣,如今官家又该如何自处?!”

简单来说,就是吕夷简这个人,虽然有时候看起来像墙头草,尤其在天圣年间,对刘娥的一些做法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做事的手段也有些下作,也会党同伐异,但他这么做的目的,不是跟丁谓那样保证自己的权势,他只是为了减少自己的施政阻碍,能更好的为国家推行政策。

作为宰执,吕夷简毫无疑问是合格的......或者说,像他这样的宰执,才是真正能干大事的人。

至于劝谏章献皇后,也就是刘娥,那是一段公案。

当年李宸妃死后,刘娥心虚啊,所以就想着要不草草下葬得了......这时候,是吕夷简站出来,委婉的提醒一下刘娥,不能这么对待李宸妃。

结果刘娥装听不懂,推三阻四的,吕夷简火了,难得的正面硬刚刘娥,直接把话挑明了——你就不怕将来官家知道了真相后,一点后路都不给你留么?!

这是真的,原话就是这么一个意思......直接把刘娥给震住了。

之后,才有了刘娥以皇后礼下葬李宸妃的事情。

刘娥也许是为了给自己留条后路,事实证明,这条后路也确实留对了,赵祯在知道真相后,对他的“大娘娘”虽然有些不满,但终究还是原谅了她。

但吕夷简可不是为了刘娥好才这么谏言的,他不仅是站在了赵祯的立场上,要求刘娥善待李宸妃,同时也是为了国家政权稳定过渡在考虑。

试想,要是刘娥没有以皇后礼下葬李宸妃,等到刘娥死后,赵祯必然会得知真相,如果自己的生母还是被草草下葬的,那赵祯必然不可能原谅刘娥。

而赵祯如果怨恨了刘娥,那么刘娥施政的这些年,所有的国家政策,都有可能会因为赵祯的怨恨而推到重来,朝政必然会因此动荡.......这是吕夷简不愿意看到的。

而这,就是吕夷简和丁谓不一样的地方......换成丁谓面临这样的局面,他肯定不会去冒着得罪刘娥的风险劝谏,事后肯定也会站在赵祯的立场上,把刘娥骂的体无完肤,只为保住自己的地位。

道理呢,就是这么一个道理,顾深说完后,范仲淹也微微点头,承认顾深说的有道理。

但是吧,范仲淹还是不太能认可吕夷简的做法。

“不管如何,逢迎上意,无理废后,欺压言官......吕寿州所为,终非宰执之道。”范仲淹如此说道。

说白了,小范还是对老吕在废后一事上的做法,很有意见。

但这事儿吧......说实话,顾深不知道该不该去劝解范仲淹。

这事儿你就是让吕夷简自己来当面对质,吕夷简都不敢说自己做的没错......甚至有可能,现在老吕自己都后悔了。

毕竟吧,赵祯这个人.......在女色方面,其实真没好到哪儿去。

而且,郭皇后被废的这件事情上,老吕固然不厚道的公报私仇,但真正的原因,还是官家赵祯。

赵祯在被刘娥管了这么多年后,好不容易能放开手脚了,肯定不会允许身边还有个女人对自己管东管西的。

要知道,赵祯现在也才二十四岁,早年的拘束生活,导致他的叛逆期,来的稍微晚了那么一些而已。

这事儿的真正始作俑者,是那个被憋坏了的官家,不是吕夷简。

而范仲淹,作为臣子,他肯定是不能说官家有什么不对的,那么就只能怪吕夷简没有尽到宰执的责任,没有好好的劝谏陛下了。

这事儿吧......没法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