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邢州茶会137(1 / 2)

邢州多河,被大沙河、七里河、白马河、泜河、阳河、小马河、马会河所包围。形成卧牛镇水格局,因此被称为卧牛镇水城,简称卧牛城。

邢州多泉,有达活泉、野狐泉、石鼓泉、舒姑泉、桃源洞泉、狗刨泉、马王泉、青龙泉、老祖洞泉、禅林寺泉、仙人岩泉等等百口泉眼,因此又被称为百泉之城,简称泉城。

而在邢州城西,河渠、百泉之间,一座不高的小山上,松柏掩映,鸟语花香之间,一座不大的道观隐藏其间。

清风观,松柏树下,石矶旁。

张角身着道袍正在以寂寥宁静之心为众人煎茶。茶具非常干净、茶诗茶画茶歌一应俱全。

尹青松、刘秉忠、郭守敬、文天祥、张君宝、张弘范六人淡然而坐,自然随和。

张角运用“抓、抖、搭、拓、捺、推、扣、甩、磨、压”等十大手法,细细调制茶水,众人静静等待,耳边萦绕流水潺潺与风吹树叶之声,谁都没有急躁。

一炷香后,茶汤煎好,叶片扁平光滑挺直,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叶底细嫩呈朵。不仅汇茶之色、香、味、形四绝于一身,而且集名山、名观、名泉和名茶于一体,构成了独特的茶味。

“请茶!”

张角叩击了一下桌面,小道童将邢州白瓷茶碗中的茶水分给六人。

“谢茶!”

六人谢过,接过茶水之后,细细品味。

江湖豪客当去酒楼纵酒高歌,高官厚爵失意之人则入茶室清新寂寥以慰心灵。

56岁刘秉忠急流勇退,40岁郭守敬仍在与沟渠为伍,36岁文天祥报国无门,38岁张君宝辞官游历,都是失意之人,正适合喝茶谈心。

唯有一个33岁张弘范正值春风得意马蹄疾,想要南下参战建功立业,与现场众人心境不符。但他一人想法改变了不了大局。

这也是尹青松接待宴请众人选择清风观的原因。

道家茶道讲究清静无为,淡泊平和,顺应自然,无穷变化。众人静静感受了一会儿之后,开始叙谈。

大家各述志向。

刘秉忠希望此生不负所学,汉家文化永继。

郭守敬希望学以致用,用自己的天文地理知识,为百姓造福。

文天祥希望匡扶社稷,挽救民族与家国危亡。

张君宝希望求仙问道寻找长生逍遥。

张弘范希望建功立业,青史留名。

“茶道悟茶,儒佛道全溶汤内;茗人艺茗,天地人尽显器间。”

尹青松在最后称赞一声,他没有对各人的志向有所点评,现在是个思想大碰撞的时代,有志之士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道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无所谓什么是正确的选择,只有最适合的选择。

“很开心能与诸位汉家英杰进行这次邢州茶会,临别之前,送各位每人一块玉牌,算是赠礼。”

尹青松将刻有中黄太一信仰雕像的玉牌送给众人,这才依依惜别。

第二天,郭守敬拜别恩师,继续前往淮河督促漕运;文天祥选择南下尽快把贾似道通敌卖国的罪证带回临安;张君宝继续游历天下寻找自己的仙缘;张弘范继续南下赶往襄樊,找老太师伯颜汇合,攻打襄樊。

只有刘秉忠留了下来,回到自己当初出家的天宁寺,继续为僧。

“大人,这五人资质都是上佳,为何没有出言招揽?”

一直沉默未语的张角好奇道。他看的出来,尹青松对这些人的重视,应该是起了招揽之心。

“缘之一字,妙不可言。昨日相会只是留下一丝香火缘,最后能否成为我们的同伴,还要看他们自己的选择。”

尹青松没有继续多说,而是继续道:“峥嵘先生,胡人无百年之国运。建国之初便乱象丛生,有亡国之兆。我们也不可一直等待,当主动出击,救世济民。此间流民安置由张宾处置,外出传播太平教义,便有劳先生了。”

“大人放心,传播太平教义,角责无旁贷。”

这种事,张角不是第一次干,之前在五胡乱华时就用了五十年时间把太平道传遍了淮河以北、燕山以南、秦岭以东的广大中原地区。现在重复这个操作,轻车熟路啦。

百姓所求者,一曰温饱、二曰太平,三曰公正,四曰富贵,五曰长生。而这些在逐渐完善的《太平经》中都有涉猎,传播起来非常迅速。

天宁寺,水殿。

城西护水河的水通过西城墙的水关流入城内,并在城西形成了一个大水塘。水塘之中建天宁寺佛殿,水塘植满莲花,清气若兰,乐情在水,佛教把莲花看成圣洁之花,以莲喻佛,象征菩萨在生死烦恼中出生,而不为生死烦恼所干扰。

因此天宁寺又被称为华池兰若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