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雨中的绍兴62(1 / 1)

当我来到向往已久、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的时候,正碰上多年来少见的多雨四月。在绍兴的三天,我没有见到一片蓝天,雨时大时小,我住在越城区中心地段一家有些历史的宾馆里,这家宾馆是绍兴的机关会议场所,虽然有些老旧,但是住客不杂,还算安静;位置也很好,出门方便;早餐不算丰盛,但口味也是可以的,中午的时候常有大巴车拉着旅行团过来进餐;就是也不知道谁拍的板,屋内的墙纸竟然用的是深灰黑色,墙上的软包也是同样的颜色,在这样的房间里待着,不客气地说,给我的感觉更像一间牢房。

我其实对阴雨也并不是很排斥,江南的连阴雨似乎也更能体现出烟雨蒙蒙的特色;所以我还是打着伞到门口的街道上走走,又趁着下雨的间隙,去了越城区的几个景点,这样见缝插针式地看了几个地方,我的绍兴之行真的是管中窥豹了。

越城区是绍兴的老城区,我出的门来,街道边就有一条小河,河水和我看到的苏杭颜色都不一样,是深绿色的,但是并不干净;不长的距离内,就有四五座小桥,小河不宽,这些小桥就比较短而且也并不古老,都是水泥的,算不上江南水乡景致。这条街道不宽也不算整洁,就像条小县城的小道路一般;转到主路上也好不到哪里去,人行道上水泥部分和地砖部分,都有不少的裂缝,显然也是较久以前的,这个也不能算是不好,只要不影响行走,都没有什么问题;像我所在的那座城市,我住的附近人行道上的地砖,两三年就换一次,原来铺的砖看起来都还好好的,更纳闷的是新运来的地砖和被扔掉的那些看起来也是一模一样,大概内在的什么参数不一样、更有内涵了吧。街道两边的房屋,墙上斑驳的霉印子比苏州就稍多一些,在后面我去到一些老街区的地方,才知道那里的霉迹更多。这里道路两边的槐树都相当茂密,遮住了很多的天空,也遮住了一些光线,在这阴雨的天气里,街道上总给我感觉到一种阴郁、压抑的气息,这次出门,在南京、杭州、苏州都碰到过连阴雨天,但是这种压抑、抑郁的感觉是我在那几个地方都是完全没有的。

绍兴以前叫会稽,古代传说大禹曾经到过这个地方,大合诸侯,论功行赏,所以叫会稽,就和现在“财务会计”发音一样,意思应该也是一样的,就是大家在这里合计合计;最后大禹在这里去世并葬在了这里,和黄帝陵在国内有好几处不同,大禹陵仅此一处。春秋时绍兴是越国的国都,越王勾践在这里兴起打败了吴国,延续了一百四十多年的国运;隋朝时改名越州;到了南宋,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击逃到这里,为了表达他收复江山的愿望,把越州改名为绍兴,并且把年号也改做绍兴,这个年号一直用到他退位。绍兴这边的历史古迹也算丰富,在绍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中,市区内的古迹有徐渭书屋、王阳明故居、蔡元培故居、鲁迅故居、秋瑾故居等等,还有十多座古桥遍布在绍兴城内,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近郊则有大禹陵、兰亭、越国王陵、越国贵族墓葬、还有南宋的帝陵。能进入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不仅是靠这些古迹,还有附着在城市中丰富的人文文化。

王羲之是绍兴最有名的人物之一了,他本是山东临沂人,王氏是当时的世家大族,宰相王导是他的堂伯父,南渡以后他曾做过会稽内史,大概相当于现在的SX市高官兼SX市长,他担任会稽内史也就四年时间,在绍兴居住的时间应该不长,期间在绍兴留下了书法第一的名作兰亭集序,绍兴有书圣故里历史街区,这里就是王羲之曾经住过的地方,也是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街区,我也就趁着短暂的雨歇,抓紧跑过来看看。书圣故里当然以王羲之的旧宅为中心了,但是这里只有座戒珠寺,据说就是王羲之以前的房子,他离开以后就舍宅为寺,把房子捐出来做寺院了。戒珠寺的由来,网上有故事说是有个和尚把王羲之喜爱的宝珠弄丢了,王羲之责怪,和尚自杀,王羲之很内疚就舍宅为寺。我都不知道是哪个猪脑子编的这个烂故事,不但是对王羲之的侮辱,甚至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圈的侮辱。现在的网络缺少了强有力的约束,过于强调什么自由表达,很多网络平台已经变成了泥沙俱下的垃圾站。

王羲之不喜欢出仕做官,对朝廷的征召推托过很多次;他们家族信奉五斗米教——属于道教的早期,他和儿子们名字中的“之”字,据国学大师陈寅恪考证,就是当时信奉道教的标志;王羲之本人服食丹药、修身养性,追求无为清静、超然物外的心境,期望过一种闲云野鹤般的生活。他辞去会稽内史后,在父母墓前发誓不再做官,离开以后就再没有回来过,就在绍兴周边闲游。他晚年定居在距离绍兴100多公里外金庭镇的乡村,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看来也是交通不便,这里风景还算优美,但也不是什么名山大川;这所住宅后来也被他的五世孙舍宅为观,就是现在绍兴东南嵊州的金庭观,所以舍宅为寺这些显然都不是突发奇想或者又有什么内疚了。

戒珠寺后面也在进行着扩建,看进度大概还有些时间才能完工,感觉现在的寺院都越来越豪华了,或者寺院古今一直如此。寺前就是传说中王羲之洗毛笔的墨池,池边房屋墙壁的霉斑又多又重,让我感觉是不是当初王羲之把笔上的墨都甩到墙上去了。

书圣故里都是一层二层的老房子,建水巍山宁波那些老城区的房子,随处都是挂着文物保护单位的牌子,这边的房子老而不古,大多数是一些普通民宅。石板路很好走,街区里还都是原住居民,两边的小商店大大小小,也有一些民宿;这边的空气湿度确实很大,也或者是因为建筑材料的问题,几乎每座房子白色外墙上都长了很多的霉,按理说这些霉迹应该让人厌烦、应该远离,但是这些面积大小不一,颜色深浅不同的霉迹,和这街区的老房子、小桥、流水、石板路搭配起来,竟然十分和谐,远远看起来反而有了一种水墨画的韵味,似乎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在街区边缘还有个菜市场,都是面向本地居民的,市井味道十足。一条小河呈S形从街区流过,几座石桥古意盎然,吸引不少古装的女士拍照,有一座桥叫题扇桥,就是王羲之给一位卖扇子的老婆婆题字,让她一把扇子卖100金,结果被抢一空,这事正史上都有记载;老婆婆尝到甜头,第二天拿一堆扇子又去,这次王羲之笑而不答了。

王羲之特别喜欢鹅,他可以为了几只鹅,给和尚写了一篇道德经,道德经五千多字,这代价不能算小。王羲之也碰到过尴尬事,有位老太太养着一只鹅叫声响亮,闻名四方,王羲之听说了就约朋友过去欣赏,老太太一听说市长要来,不知道该怎么招待,就把那只大鹅给炖了。不知道王羲之会不会对大鹅说:我虽不杀伯禽,伯禽因我而死。

我从小时候,被家长督促着,也写过几天字,后来就一直断断续续的练习,说不上用功,也多多少少没有丢下,现在颈椎肩膀都出现问题,想再练习也没有多少能力了,很可惜自己没有能登堂入室,看着古人的书法,只留下无限的神往。

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后来也担任过会稽内史,只可惜王凝之这个人,就比较平庸。当时有个叫孙恩的人起兵叛乱,这王凝之也不做准备,底下人劝他他也不听,幻想着孙恩和他都是信奉道教,会对他网开一面,结果最后连他儿子一起遇害,在最后关头的表现还不如他的妻子谢道韫。他的妻子谢道韫是大名鼎鼎的谢安的侄女,谢安注意到谢道韫婚后似乎并不是很开心的样子就问她,结果谢道韫说对他的叔父谢安说:所得非佳偶。可见两人差距之大。

到了近现代,鲁迅先生把绍兴的知名度又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当然这大概并非他的本意,只不过他本人被推到了文坛领袖、旗手的崇高地位,他的文章在课本里被不断的反复学习、加深印象,最终乌篷船茴香豆这些东西,也被全国人民却所熟知了。但是对于他的文章,相比他那些杂文,我更喜欢他的一本小说集《故事新编》,这是把中国古代的一些神话又重新演绎了一番,我读着轻松又有趣,甚至觉得这几篇小说要比他的那些杂文要好得多;甚至比他写的那些散文,还有阿Q正传这样的小说也要好,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找来读读看。

除了王羲之故里,我还去看了几座古桥,八字桥是全国重点保护单位,现在也是网红景点了吧,桥下仍然是碧绿的河水,古桥旁边还遗留有不少的老房子,一些本地居民就住在这些古桥边,走在这里,从居民的门口路过,说实话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这么近地从别人门口走过了;另外因为场地的关系,这里也没有太多的商业店铺,总的感觉就不像旅游更像串门;拍个照片看起来也是江南水乡古色古香的,只是河水比较的混,味道也不太好闻。印象最深、最好的,是另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谢公桥,这里紧挨着王阳明故里、王阳明纪念馆,距离西小路历史街区也不远,但是这里游人却较少,街道整洁,阴沉的天空下光线柔和,深绿色的河水又清澈见底,这种深邃的湖水,就像满绿的翡翠,动人心魄;河边的几栋房子,长满霉斑的白色的墙壁,倒映在翠绿的湖水中,几位当地人在悠闲钓着鱼,呈现出一派动人的江南水乡景致,这样的景色真的是让我赏心悦目、流连忘返。

从饮食上说,绍兴比我觉得是美食荒漠的杭州似乎还要更加荒凉一点,比东边的宁波也是差一大截,更不是说苏州南京的美食了。茴香豆这次来没有吃,很久以前吃过,并不觉得它是什么美味;饭店里吃的梅干菜烧五花肉,确实不错,但也没有超出别人一大截,那醉虾醉蟹什么的,我都不太愿意尝试。不过绍兴的黄酒,那绝对是国内的翘楚,我有好几位朋友平时喝酒都是喝黄酒;而我现在做肉菜也用黄酒不用料酒,上好的黄酒也并不贵,而用好的绍兴黄酒做出来的菜,我觉得比用料酒更香更有味,强烈建议大家试一试。

在绍兴匆匆待了三天,正碰到多雨的时候,出来旅行这一个多月以来,第一次在街道上感觉到阴郁的气氛,又碰到这牢房一样的房间,游玩似乎也没有多少心情了,很多地方都没有去到,兰亭、柯桥、鉴湖、大禹陵、仓直、王阳明故里、徐渭故里、蔡元培故里等等,看来这是给我第二次来绍兴旅行做铺垫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