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梁红玉祠67(1 / 1)

淮安是给我一个惊喜不断的地方,中国古代我最敬佩的女性之一梁红玉的祖籍就是淮安。我在游览淮安河下古镇的时候,在古镇的北边,看到有一个纪念梁红玉的祠堂,听说旧时的祠堂是在淮安的一座火山庙内,现在这座是1982年又重建的,祠堂也不大,就一进院子一亩地大小。在祠堂旁边,又用汉白玉做了一个戎装擂鼓的雕像。说实在的,我对近年来国内各地蜂拥而起建塑像的这种热潮真的是不敢恭维,因为没有多少让我觉得形神兼备的,就是糟蹋钱。

正史上提到她只称为梁氏,红玉大概是民间传说的名字,在南宋罗大经的《鹤林玉露》中说她:“京口(现在的镇江)娼也”。在不知古代什么人所写的《杨国夫人传》(梁红玉封杨国夫人)中,说她从小就习武,后来因为父亲获罪流落到京口成为了营妓,但说她为人任侠好义无娼气,看来是一位很豪爽的女人。在一次去衙门祝贺新年的时候,在走廊里碰到了呼呼大睡的韩世忠,梁红玉慧眼识英雄,以为他必成大器,就自赎其身脱离了娼籍,嫁给了韩世忠做妾(韩世忠已有妻子白氏),这一年大概是在1121年,韩世忠33岁。韩世忠大概也确实胆识过人,或许是那时的风气使然。对于梁红玉的身份,韩世忠也是毫不在意。韩世忠四房夫人中,除了正妻,其他三位夫人都是娼妓出身,最后都因韩世忠的功劳封为国夫人。

梁红玉也是女中少有的豪杰,她嫁给韩世忠后,并不是只管管韩世忠的衣食住行,而是在军务上给韩世忠以很大的支持,她擂鼓战金山的故事是家喻户晓;另外在南宋苗刘兵变时,梁红玉被叛军扣为人质,设计脱身,一夜快马加鞭200里从杭州疾驰到嘉兴的韩世忠大营报信;兵变平定后,宋高宗封梁红玉为护国夫人,宋高宗赵构称赞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并发给她俸禄。宋代是不给官员的夫人发俸禄的,从梁红玉开始,朝廷也给一些功臣的夫人发俸禄以示表彰和奖赏。

后来随同韩世忠驻扎在楚州,就是现在的HA市淮安区,也是回到了家乡。这时的楚州是宋金前线,多年来的战乱使这里哀鸿遍地,一片荒凉,军民粮食不足,挡风遮雨的房子也不够住;韩世忠就和士兵一起劳动,开荒种地;梁红玉则率领妇女用芦苇织成草帘子盖房子用。在寻找野菜充饥时,在文通塔下的勺湖岸畔,发现马吃蒲菜的茎,尝试后发现可以食用,就发动军民采蒲茎充饥;淮安人开始吃蒲菜,相传就是从梁红玉这里开始,蒲菜因此称作“抗金菜”,现在蒲菜也是淮安的一道名菜,尤其是勺湖中的蒲菜最好,而且也只有开春这三四月份才是吃蒲菜的时节。蒲菜长在湖水或水塘的岸边,长度大概三米多,只有茎部在嫩的时候才能吃,每颗蒲菜剥到最后大概也就剩三十多公分可以吃。另外,淮安的名特产大头菜也据说和梁红玉有关,说韩世忠采纳夫人梁红玉的建议,推广种植速生的大头菜并进行腌制,解决了大头菜的保管和食用问题;说实话在那个年代,有个馒头配上大头菜也就是一顿饭了。除了生产活动,梁红玉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她在淮安也领导着一支女兵部队,经常冲锋杀敌。经过他们的努力,淮安又重新焕发了生机,成为了边境上的抗金重镇,在韩世忠驻守淮安的十多年时间里,金兵无法前进一步。

梁红玉在移屯楚州后仅五个月左右就亡故了,时间是在1135年,正史没有记载她去世原因和经过,只说“淮东宣抚使韩世忠妻秦国夫人梁氏卒,诏赐银帛五百两匹”;按照《杨国夫人传》的说法,是遇到了埋伏,遭到百倍于己的金军围攻,身负重伤,“血透重甲”,不能突围,金兵万箭齐发,最后壮烈殉国。官方史书大概为尊者讳没有写那么详细,梁红玉在淮安驻扎,当地老百姓显然能看到听到不少梁红玉的事迹,只要去当地打听打听,会有不少的信息,这篇杨国夫人传大概也不是捕风捉影。殉国的那一年梁红玉33岁,韩世忠47岁。1151年,61岁的韩世忠病逝,梁红玉的遗体被迁到苏州,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在世界各地的历史上,女性中从来都不缺乏有胆有识的人物,女性能顶半边天这句话也从来不是一句空口号。历史上那些著名的都不说了,实际上,就是现在,在我们周围、普普通通的人群中,比男人更有眼光、更有决断的女人也是很常见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