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留园68(1 / 1)

留园是我参观的第一座苏州园林,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这个根据是国务院1961年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名单,其中只有四座园林进入名单,分别是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和留园,其中苏州就占两个,可见苏州这两个园林的价值。

留园位于苏州古城阊门外,大概一公里的样子。它在四大名园里历史是比较短的,从明代算起,经手的主人也不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跻身四大名园,其中两任主人功不可没、对它的最终成园起过重要的作用;第一位是清朝嘉庆时期的官员刘恕,他不过是个三品官,但是据说他家境殷实,文化修养很高,他喜欢书画,奇石,古籍;买下园子之后就不断的用心营造,据说以前本地人从他姓把他的园子叫做“刘园”,最后一任主人盛康改成“留园”。因为他喜欢奇石,就收集了不少的太湖石,苏州地处太湖边缘,宋徽宗起就名闻天下的太湖石,也是得天便利的条件,所以留园里面的太湖石也很多,留园现在苏州园林中以奇石闻名,园子中的这些太湖石大多都是在他手中安置下来的,据说还有当年北宋花石纲遗留下来的。现在著名的有十二峰之说,其中最大的那块太湖石——冠云峰,高6米多重5吨。

最后一任主人是清末重臣、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盛宣怀的父亲盛康,当时他接手的时候,这个园子都有点荒废了,失修已久,盛康买这个园子花了5600多两白银,又花了1万多两重新整修,园中最著名的冠云峰,就是经盛康的手买下的,买下这块奇石后,盛康又围绕这块奇石修建了不少的亭台楼阁。经过这些又有实力又有文化修养的人不断营造,才成就了留园的今天;甚至留园前面的这条马路,也是盛康修的,是苏州的第一条马路。

留园的门头不大,普通到你要是不注意的话从旁边过去你都不会想到这是一个园林的大门,大门上的留园两个字也比手掌大不了多少。进去以后也是窄窄的走廊和几间不大的屋子,稍微碰到两三个旅游团队,就有点拥堵;如果有个导游多少在这儿停下来讲解两句,后面就堵成一堆。正烦躁间,转过一个小门,眼前豁然开朗,已经来到园林里假山水景部分,水面其实也不大,依水而建的亭子小桥楼阁假山。假山上古木参天,据说有棵树比这个园子的年龄还要久;整个园林虽然面积不是很大,长宽都不到200米,这不算大的一块地,分为了园林区和建筑区,每一片区域都是花了很多精力去构思布局,穿过门洞,拐过游廊,不断给你惊喜;园林中不但是别有洞天,更是洞天套着洞天;现在园子的建筑中,房间里面的陈设,现在只是简单的布置,想必当初也是同样精巧吧。

只是尽管听说留园已经比拙政园游人少,天还下着雨,但是留园也是满员了,假山上的每一条小径上都站满了游人,远看就好像准备搞什么活动似的,这些苏州园林,观赏的最佳环境就是几个人静静走一走或者坐一坐,品茗吟诗,停车坐爱枫林晚的那种心境,现在这个样子,和以前那时候比,也是物是境非了。

因为是参观的第一座园林,只是觉得不错,等我后来又去参观了网师园和沧浪亭以后,回头再想留园,确实能进入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名至实归。只是精巧确实是够精巧了,无论是里面的园林太湖石,还是建筑,还是一些陈设,可以说都达到苏州园林的极致、文人的极致了。只是很可惜,宋徽宗因为玩石头玩书画,搞到最后跑到北方坐井观天去了,尽管这样,玩石头的仍然是前仆后继,这些退休归隐的官员士大夫,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每天就研究这些东西,我觉得是不是有点玩物丧志呢。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有不少的精华,但是也有不少的糟粕,比如那个缠足吧,至少从北宋末年开始算起到清朝灭亡,也延续了800多年吧,这够传统了吧;苏东坡这个大文学家、大书法家,士大夫中的顶尖精英分子,也写词赞美过,够雅了吧,可我就搞不懂这到底有什么好的,我倒很想把他从坟墓里拉出来问一问:那样子好看吗?那味道好闻吗?我也搞不清把一块玉石雕琢成一个花的样子,有什么好?就算是惟妙惟肖,那我去看看真花不好吗不香吗;那个玉雕翡翠白菜确实构思巧妙,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好像还相安无事,但是打开国门和别人一碰就稀里哗啦的,天朝皇帝连自己的圆明园都保不住,那个可以算是古典园林的顶峰了吧。所谓玩物丧志也不是随便说说的,国家还是需要更多的学以致用的人才,如果能早一点睁开眼睛看世界,恐怕晚清的局面也能好很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