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军中暗流51(1 / 2)

毕苏斯基收到的信内容极其简单,卡莲誊抄的信件基本还原了德雷克给她的信的大意:确信军队中存在一份关于叛乱的策划。目前此策划的背景、内容、成员暂无线索,尽快采取防范行动。

毕苏斯基看完这几句话,感觉自己血都凉了。

在波立联邦这个特殊的国家里,军队并不是单纯的国家机器,他们都有着自己的底色:大部分军队是沙俄时期驻波兰的军队,剩下的军队中,一部分是自己带来的外国波兰裔复国主义者;一部分是对奥匈帝国不满逃来波兰的波兰裔;一部分是当地共和起义军的残部。

联邦军队之所以保持着表面上的平静和团结,是因为各方面的代表:阿波卡利斯元帅、毕苏斯基上将和国王约瑟夫在建国时达成了通力合作的决定,各自管理着自己曾经的部下。

现在,这种表面的平静似乎要被打破了。

“要我去防备不知道是否会发生,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不知道谁发动的一场军事政变吗……”毕苏斯基喃喃道。

“啥?”毕苏斯基的声音太小,克里斯汀没听清楚。

“您还没看过这封信吗?殿下,”毕苏斯基把信件递给克里斯汀,走到窗边点燃了一支烟,“德雷克殿下认为军队中有一部分人可能会发动政变,要求总参谋部予以重视。”

“政变?”克里斯汀惊讶了片刻,随后恢复了冷静。

“父王是军队里最具威望的领袖,即使军方对父王真的有不满,也不会发动政变吧,”克里斯汀觉得事情应该不会很大,“您估计政变可能是怎么样的规模?”

“很小,我刚刚认为会是团营级别的政变,但现在想想,”毕苏斯基深吸了一口烟,眼神中带着不解,“我认为参与政变的人很可能在100人以内,很可能称不上政变,最后只能变成一场暴动。”

“这不是很好,他们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听到只有如此之少的人可能参与这场政变,克里斯汀更放心了,“为什么德雷克哥哥还要这么大动干戈,甚至让我来总参谋部?”

毕苏斯基站在窗边,看着窗外的广场,许久后才回头,露出极焦虑的神色。

“倘若政变部队有一个营,或者一个团,这场暴动或许不算什么,成建制的部队调动起来是不可能隐瞒的,”毕苏斯基摊开了华沙地图,“我的部队只要知道他们在哪,就可以快速包围和消灭他们。”

“现在人比一个营还少,岂不是更好?”克里斯汀有些不解。

“当人少到一定程度时,这场政变的策划者就不会寄希望于武装政变了,”毕苏斯基用铅笔圈出了王宫附近的几处地点,“而会考虑一种更隐蔽的办法:刺杀。”

当刺杀二字从毕苏斯基口中说出的时候,克里斯汀立刻明白了毕苏斯基的担心。如果是普通的政变,毕苏斯基有足够的信心在军事上击溃对方。但如果是几个人组织的暗杀,毕苏斯基不可能做到提前防范。

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刺杀者们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机会采取行动,但防备者不能保证自己无时无刻保持万无一失的防备。

“既然是政变,一定是有一定的政治诉求的,”如果防备不可能,克里斯汀能想到的只有主动出击,“保皇派不会刺杀已经称王的父王,有可能是共和派?”

毕苏斯基摇了摇头,他是个纯粹的军人,对这种政治上的问题了解不多。

“我现在能做的,只有在近期内增加各部队调动的频次了,”毕苏斯基坦言自己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尽可能减少兵变的机会,“如果各支部队都处于调动状态,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他们行动的窗口。”

“有人对军队内部的派系熟悉吗?”克里斯汀还是想先发制人地解决这个问题。

“有一个人也许能给您帮助,”毕苏斯基把烟头按在烟灰缸里,“阿波卡利斯元帅的公子,辛迪加·佩洛耶维奇·阿波卡利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