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都回来了99(1 / 2)

5月30日,英国和德国在经历了又一天的会议后,终于达成了一个艰难的共识:德国将收回东普鲁士地区的一切主权,但是针对但泽的特殊性,但泽将作为英德波三国共管的自由市。三国在但泽均享有铁路运输、贸易等权力,不允许各国在但泽驻军,但允许英德波三国使用但泽的港口停靠军舰。

对于英国来说,自己通过但泽监视德国海军的目的已经达到;对于德国,收复了大部领土,并且在后续的海军条约中向英国争取到了吨位数大于法国、位列世界第三的待遇,也算是收获不少;而对于波兰来说呢……至少死得没有那么难看。

这份条约一出,整个欧洲都议论纷纷,大家纷纷看向这个条约最大的受害者,那个连参会资格都没有,只能在条约上签字的波立联邦。想知道波立联邦内部会是个什么反应。

但此时此刻,波立联邦境内所关心的,早已不是条约的内容了,大家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阿波卡利斯镇压游行的决定上。从29日开始,全国都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声援华沙,反对阿波卡利斯的暴政。

克里斯汀从伦敦回到华沙,出了车站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坐在罢工游行的铁路工人们。他们这次的阵容更加庞大,铁路工人们带着他们那标志性的皮帽,高举着木牌和横幅,上面写着“阿波卡利斯滚蛋”或者“滚下台,阿波卡利斯!”昂首挺胸地走在华沙的大街小巷上。

华沙的游行从沙俄时期开始就已经多到令人见怪不怪了,沙皇也曾多次下令镇压游行,但那是俄罗斯人,和自己人镇压自己人还是有区别的。阿波卡利斯试图暴力镇压游行这一事件被某个地方的“记者”爆料后,民众又想起了温和慈祥的帕德雷夫斯基首相。于是华沙各个大大小小的屋子内部,纷纷挂起了帕德雷夫斯基的画像。有些人甚至在他的画像下写上了“我们真正的首相”。

在内阁,阿波卡利斯也面临极大的压力,整个内阁都向他提交了辞呈,理由也很简单:签订条约,割让多达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自认为有愧于陛下,有愧于国家,只能以辞职谢罪。

各个大臣的意思也很明确,之前你试图背着我们搞事情,还被德雷克当场抓包,感觉跟你混没什么前途。并且外交方面还出了割地这种事,我这个大臣正好就没脸干下去了,你要是还有脸当这个首相,那你就重新组阁干吧,反正我告辞了。

“真是一片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啊。”克里斯汀看着汹涌的民意和内阁,不由得感叹。

“什么?”特米尔之前从未听过这样的修饰,下意识地问了一句。

“没什么,一点小感慨而已,”克里斯汀走下台阶,“你也可以记下来,说不定以后历史学家研究今天发生的事,也会引用我现在说的话呢。”

“哦,好的。”一丝不苟的特米尔真的以为克里斯汀是让她把这句话记下来,拿出笔记本一字不落地记下了克里斯汀刚刚说的话,连后半句也一并记了下来。

回到祝圣宫后,最先来迎接她的并不是和她最亲密的哥哥德雷克,而是她的父亲,波立联邦的君王约瑟夫一世。

“我可爱的小女儿回来了,”约瑟夫一个人走到克里斯汀的身边,把她抱了起来,“每天东奔西走真是辛苦我的小可爱了,这次还去了英国,长了不少见识吧?你爸爸我都没去过英国呢。”

“没什么见识,就是觉得英国菜真难吃。”克里斯汀打趣道。

“哈哈哈,”约瑟夫把克里斯汀放了下来,刮了刮她的鼻子,“好了,我要去看看你的母亲,去找哥哥玩吧。”

说罢,约瑟夫摸了摸克里斯汀的头,就走向玛丽亚的房间了。

阿波卡利斯的名声臭了,内阁准备集体辞职了,现在全国最忙的人就变成德雷克了。在波立的政府里,具体国家决策由内阁负责提议和执行,王室负责审核与批准。现在内阁不干活,所有的事情都压到了王室秘书室,更准确地说,是压倒王室秘书长德雷克身上来了。

“别给我废话,他们递交的是辞职申请书,不是辞职通知,我没批准他们辞职,现在就让这帮混蛋滚回来干活!不回来的全部派格兹上他家给我薅回来!”说完,德雷克就撂了电话。

内阁提出集体辞职后,德雷克已经快忙疯了,全国大大小小的事情要办,英德两国敲定的地区方案要找人去签字,海特曼发回来的购买大宁军舰的事情要有人办,这帮崽种都辞职了,德雷克总不能自己一个个去全办了吧?

“哥,你这咋样,”克里斯汀小小的脑袋从门边探了出来,“要帮忙吗?”

“快死了,”德雷克抓起红酒一饮而尽,“你看看你能办哪件?买军舰还是去柏林签条约?或者去立陶宛把那边的补贴帮我填上,实在不行把利沃夫的兵工厂建造计划细化掉也行。”

“帮不了,哥哥加油,哥哥再见!”听到这些活,克里斯汀的脑袋缩了回去,准备回卧室睡觉了。

“回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