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招商引资100(1 / 2)

德国,柏林,6月3日。

英国代表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首相,德国代表特奥巴尔德·冯·贝特曼·霍尔韦格宰相和波立联邦代表佩洛·伊凡耶维奇·阿波卡利斯首相在此签订了《柏林协定》,正式确定了东普鲁士和但泽的归属问题。

欧洲大陆的媒体们在报道这个重大的政治事件时,往往用上了这样一句话:“这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条约签订后,欧洲大陆不会再发生战争了。”

“和平要是这么简单,我们早就把军队都送回家种田了。”波立联邦王子德雷克看完报纸后,做出了如上评价。

“殿下,”女仆带进来一个人,是新上任的国防大臣布莱克斯,“上次海军舰艇的事情,能不能再讨论讨论?我国的海防力量现在几乎没有,确实需要一支海军保卫我国的领海安全。”

“我知道,但是具体是和英国合作还是和宁国合作,确实还需要再讨论,”德雷克说,“这样吧,你找海军部,做个报告,细化一下英国军舰和大宁军舰的不同特点,然后我再去找帕德雷夫斯基阁下讨论一下。”

送走了国防大臣,让他回去加班后,德雷克站在办公室里思考。比起大宁的军舰,他更想从英国买船,也算是变相给大英交保护费了。但大宁的低息贷款实在是太香了,千分之七的年利息,跑遍全世界也找不出第二家来。

这么纠结,归根到底还是财政不济、工业不行,如果自己和大英帝国一样,家里有钱有厂,谁的船都不买,全部自家造了。

“让经济大臣来我这一趟,”德雷克拿起了电话,打给了经济部,“对,马上。”

经济大臣维托尔德带着一大沓农业改革的资料匆匆来到了祝圣宫,德雷克突然找他,他以为是王宫方面要询问上次农业改革的结果,把所有关于农业的东西都带了过来。

“维托尔德,”刚进门,连大衣都还没来得及脱,德雷克就先说话了,“今年的财政情况怎么样?”

“殿下,我国的财政情况您是知道的,一直很紧张,就说一个月前的农业改革,几十万农奴,十几万平方公里的耕地,还有农具、肥料、给农奴自立用的贷款,这些都是钱。更不要说军队日日要钱,布列斯特的要塞群要修缮、兵工厂要资金、部队要军饷,教育大臣那边也是一天一催,大学的经费、建立乡镇小学的钱,哦,还有交通部修筑公路、铁路的经费。都是要钱的,财政情况实在是捉襟见肘。”

“前些日子不是抄了那些旧贵族的家吗?从他们身上刮来的钱呢?”、

“上次查抄旧贵族,总共收到了大概是三亿多英镑,这笔钱大多用在了农业改革上,殿下您看,这是农业改革的文件,”维托尔德把自己带来的那些文件放到了德雷克的桌上,“我国一年的收入也就两亿英镑左右,今年是靠着这笔外快对付过去了,明年若是没什么动作,尚且可以支撑,若是……”

德雷克摆摆手,示意维托尔德不必再说了。波立的发展潜力很大,现在缺的只是起步的资金。看来走常规道路是弄不来这笔钱了,只能想想其它办法了。

“农业改革的事我心里有数,你不用再多说了,现在关键是工业,”德雷克说,“现在连部队的军需都供应不齐,更不要说其它产业了。”

波立的人口不少,矿产也很多。而在被吞并后,这德国和沙俄也对这份潜力巨大的土地进行了一定的投资,给波兰这块土地留下了不少工业遗产——比如成体系的工人队伍,以及相当规模的纺织业体系。因此,现在波兰有着非常大的潜力——从原材料到劳动力,但也只有潜力。

之前一直忙着在政治上寻求各国帮助,腾不出手来整理经济上的问题,现在总算是把东西两边都处理好了,抓着空隙来安排经济发展上的事情。农业问题克里斯汀扮猪吃老虎算是把农奴都解放了出来,工业问题就只能德雷克自己来了。

“工业发展,靠我们自己从头开始慢慢来确实不现实,”维托尔德想了想,回答道,“现在我国刚刚和德国交好,英法两国看到德国进一步壮大,也想拉住我们,保证我们不会滑倒德国一边,不如,寻求他们的帮助?”

“把你的经济部召集起来,”德雷克沉思片刻后说到,这么大的事一时说不明白,只能去找经济部开会讨论了,“我们现在过去,看看管工业的那批人有什么想法。”

德雷克在经济部开了一天的会,又到处跑了一个多星期,终于理出了个章法。即借波立在政治上特性,来找英法德等国进行大规模的工业贷款,用本国的原材料开采权进行抵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