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家神台上一香炉(2 / 2)

刘张氏听了刘莲溺水而亡,刺激她终日活在丧子之痛的阴霾之中,最后到水米不进,郁郁而终。

周芬,娘死了,爹死了,弟死了,姐死了,继母死了,这个世界上就只剩下她一个周芬。

瑶姑妈周刘氏失魂落魄赶来安龙接她。周芬这辈子决定用“周”姓,就是因为膝下无子的周姑爹说了一句:“从此当周家姑娘吧,忘了刘家发生的一切。”

郭伯母惊闻远房的堂妹家接二连三出大事,跟杨文母亲王珍一样,心生悲悯。等郭伯母辗转打听到周芬的姑妈周刘氏住地之时,周姑爹因患恶疾离开人世。她便跟守寡的瑶姑妈提亲,要周芬作儿媳妇。

瑶姑妈觉得难得寻得一户好人家,又是弟媳的远亲,求之不得。她告诫周芬要勤快,要孝顺,少说话,多做事。

瑶姑妈的妯娌周二叔结发妻素孃,找到周芬亡母家一支仅有的两个姊妹,一个是后来嫁到胡家的娥表妹,另一个是后来嫁到滕家的凤表妹,两个女人带着两个女娃组成一支送亲队伍。

童养媳是什么,周芬一片空白,想当然地认为就是拼命干活。

没多久,周芬就被接到了千树园。父亲亲自从马市挑选的几匹马,也是大姐刘莲最后放过的几匹马,是家里最后剩下的傍身物了。

郭老伯请来木工活极好的杨三伯,率领郭家杨家的儿子们盖了新马棚。

灯亮跳上跳下帮忙搭马圈,累得汗流浃背。他是从父母的窃窃私语中偷听到周芬坎坷的身世和进入郭家的身份角色。如果他再不帮她,就没人帮她了。

鉴于郭家养不过来太多的马匹,经得周芬同意,让杨三伯牵走三匹稍大的母马寄养在马岭营上乡下。

连遭不测的周芬,变得沉默寡言。她喜欢待在果园里的厨房,离马棚最近,靠近那最后剩下的几匹马,周芬感觉父亲还在。

周芬深入这个大园子,才明白为什么灯明喜欢在千树园里画画。

成群的蜜蜂嘤嘤嗡嗡围绕着花朵转,各种毛色的小鸟被吸引躲进树梢,五彩斑斓的蝴蝶满园子扑腾,墙头时不时还有窜门的野猫,只需小棍子撬开泥土就能见到蚯蚓,树叶上随便找都能找到绿绿的肉乎乎的“八角钉”,到处都是蚂蚁、蜗牛、瓢虫、多脚虫……

只有亲近大自然,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周芬才能释放内心的压力。灯明跟小动物们相处,是欣赏它们,赞美它们,描绘它们之时内心充满着喜悦,而周芬跟小动物们亲近,是它们能抚慰心灵的疮疤。

她用葫芦瓢舀着小桶里的水,浇在树根周边。没有机会读书写字的她,只有在劳作中参悟一些朴实的道理,照料这一棵棵的树,照料好刘家的马,就像好好照顾自己。只有在果园里埋头苦干,才是最惬意的时刻。

这个果园,虽然有些陌生,怯生生的她有了寄人篱下的沉默,不愿多跟谁说话,在一个仅仅几岁却饱经沧桑女娃心里,什么情与爱都不奢望了,无家可归的人,有个归宿就好。

她在厨房外面忙碌,厨房内有吃着她做的饭菜的少年郎,他们健康地活着,听得到欢声,看得到欢颜,真实可感,并且将会跟她成为家人,她并非人去楼空的两眼一抹黑,而是稍微看得见一点点亮光,这就够了。

周芬牢记瑶姑妈的千叮万嘱,在郭家可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对二老百依百顺,洗衣做饭,家务事一肩挑,跟着郭伯母学金银加工手艺,拉丝、掐丝、螺钿、錾花、镂刻、镶嵌,生意上也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帮手,郭伯母一百个满意。

灯明每顿饭为回避周芬找借口,撂下碗去接周芬的班浇果园。郭家两夫妇很欣慰能看到儿子有懂事、成熟、心善的一面。

郭伯母尤其宽慰,她推测儿子是想换周芬早点儿回厨房吃饭,照此发展,也许冰雪终究会消融。

灯亮看到,自从大哥提出来要出省考学,家里就开始闹别扭,连他跟杨文几兄弟考上中学这件大喜事,也被家里的紧张气氛给冲淡了。

他母亲频频找他大哥深谈,大哥却坚持己见:“我一直以兄妹来相处,善待她,是因为她家里无人了。”

灯亮母亲好说歹说,逐渐失去耐心,最后指着家神牌位供台上焚香炉,呵斥他大哥:“这个儿媳妇是我家家神台上的香炉!给我听好了!她身上定了的东西,谁都不能动!”

老娘亲这一声骂,把光着脚丫子摸到堂屋外的灯亮给震了一惊。他明白了周芬在母亲心中的定位,周芬在郭家的角色。而这一切,他都还不能跟杨文畅所欲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