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称孤道寡102(1 / 2)

与其他的少数民族政权不同,渤海国在政治上处处效仿夏国,至今已经有了较为成熟的体制,渤海朝廷内的一系列机构,基本就是夏国三省六部及各寺监换个名字,大多官员也都精通中原官话。

上京城郊外,渤海国司宾寺卿高仁礼早已设坛等候,与大宣量相似,他也穿着极其正式的绯色仿夏朝服。

听高仁礼唱罢迎宾辞后,段然朝人群中觑了一眼,便颇有不悦地问道:“敢问此前的夏使卫登、卫子高何在?”

高仁礼先是看了眼段然身边的大宣量,见大宣量毫无反应,于是只好垂首答道:“卫大人已于年初去了契丹。”

“契丹?”段然心中一惊,“卫登去契丹做什么?”

“近些年契丹常常寇边,卫大人身为上国特使,因此前往契丹问责。”

此刻,似又一团浓重的疑云缠绕在段然头顶。

对契丹侵略渤海国一事,两国各执一词,虽然大宣量处处为先,但段然也始终没有彻底相信他的说法。

契丹的乙室咄尔将问题的原因下移至底层百姓之间的冲突,并归咎于渤海国高层的过激反应,贾操的信函中,也称此事只是两国边境处的常有之事,因而不值得太过重视。

但一路行来,尤其在辽水之畔,段然亲眼所见,辽西有乙室咄尔管辖的军民,辽东百里却空无一人,实在不似作伪。而现在,却又突然得知卫登早已前往契丹,但问题是,贾操可从未在信中提到过此事。

无论如何,如今问题的答案都指向了一个地方——契丹。

带着满腹疑云,段然最终住进了上京城中的夏国馆舍之内,直到十一月初一,才进入王宫,面见渤海国王大安俨。

与大宣量在邺城皇宫参拜段言时相似,初次觐见,并不议论正式,只是递交国书,互相慰问,而作为上国使者,段然也无须行三拜九叩之大礼,只需作揖即刻。

渤海国宣诏省左相,相当于夏国的门下省侍中,自殿陛而下,结果段然呈上的国书,随后内侍引段然及副使鸿胪寺丞苏扩至殿内西首就坐。

此时,苏扩眉头紧皱,他一把推开近前的内侍太监,将手中笏板掷落在地。

“渤海副王就是这般对待上国使臣的吗!”

霎时间,礼乐骤停,大安俨收起先前慈爱平和的表情,不及发问,苏扩朗声道:“贵国副王不远千里来邺城求援,我朝陛下待之如子,对于贵国的请求,也第一时间召集朝中诸重臣商议。此番派我等前来,正是要助贵国脱离困境,我们不求大王能亲自出城相迎,却也原以为是能第一时间与我等会见的,然而外臣却一直等到今天。”

“臣来到渤海之前,总听说贵国对我夏国是何等崇敬,乃至处处效仿我朝,这确是一件好事。但这些日子在上京城,臣却大失所望,贵国口口声声称我朝为上国,接受我朝册封,但为何却不愿奉我大夏之正朔,反而自立年号,汝国民,居然尊大王为‘皇上’,王妃为‘皇后’。”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