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资料15(1 / 2)

姜愈没有见到丈夫梁甫森,本来是悲痛欲绝的,但曹闻道的几句话让她突然有了探究的动力。

“不死酶”这个东西听起来是那么的熟悉,一定是跟自己相关,甚至是跟梁甫森的失踪相关的。

这个人到底是谁,和梁甫森在一起干什么,梁甫森一直不肯与自己相认到底是为什么?

一件又一件满布疑云的事情接踵而来,姜愈顾不上儿女情长伤春悲秋,迅速就梳洗整理完跑去大学里自己工作的图书馆里查起资料来了。

大学里的图书馆周末仍然开放,但人却比平日少了一些,想是小年轻们学习了一周也想要一个远离书本的周末。

但也不乏有些学霸争分夺秒废寝忘食地学习,7X24地泡在图书馆。甚至还有几对恋人借着图书馆的掩护来这里谈恋爱。

值班的同事小王笑着问她怎么来了,姜愈说:“闲着没事,就来看看书。”

姜愈去几个不同的书架前随便找了几本诗集,都是自己往日喜欢的,但她把这些书放到了桌子上,却打开了电脑。

五年前的资料,到底是什么资料呢?姜愈没有头绪,只能上网先从五年前的各种国内外新闻开始看起。

不外乎是新时代的世界怎样实现经济复苏,打了好几年的某中东两国战争还是没有个结果,某战斗民族领导人又发表了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针对米国的言论,某科技巨头继续作妖烧掉公司不少钱,但也撼动不了他的首富位置,某果又出了新的手机,价格依旧让人望尘莫及,某个地方刮龙卷风,某个地方地震,我国垃圾分类的现实困境等等等等……

等下,垃圾分类?这个话题莫名熟悉,姜愈觉得这似乎是一个线索,便跟着搜索了一些跟垃圾有关的新闻。

“……执法检查组检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显示,我国每年产生固体废物超过100亿吨。其中,每年产生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近40亿吨、主要农作物秸秆约10亿吨、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约33亿吨、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约2亿吨,固体废物产生量呈增长态势。”*1

“海洋塑料污染之严重迫切需要全球紧急行动:《从污染到解决方案:对海洋垃圾和塑料污染的全球评估》表明,从河流源头到海洋的所有生态系统都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威胁……报告强调,塑料占海洋垃圾的85%,并警告说,到2040年,流入海洋的塑料污染量将增加近三倍,每年增加2300-3700万吨。这意味着全球每米海岸线大约有50公斤塑料。”*2

“因为环境的恶劣变化,全球变暖,垃圾成堆,地球正在变得不适合人类居住!从前几年开始,各种各样的疾病开始流行,其中包括前所未见的新病种,也包括很久以前就灭绝或得到控制的疾病,比如霍乱,疟疾,天花,都有死灰复燃或者再次流行的趋势……肯尼亚已有300人死亡,马尼拉面临史上最大困境万人被隔离……拯救地球刻不容缓……”*3

“震惊!未来的环境有很多物种要灭绝,但也有很多物种会更加强大,比如蟑螂!比如臭虫!比如老鼠!人类要怎样适应未来恶劣的环境?我们怎样才能另辟蹊径绝地求生?也许只能变得跟蟑螂,臭虫和老鼠一样拥有超强的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4

唉,这文章看起来有点异想天开,甚至胡编乱造了,姜愈关了这篇,继续看之前那篇关于垃圾处理新技术的文章。

“这些有机质再渗入微生物细胞中,参与新陈代谢,从而实现固体废物向腐殖质转化,最终达到腐熟稳定,成为有机肥料或有机土壤等……多元固废厌氧共发酵工艺技术,可实现规模化处理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以及餐饮垃圾、厨余垃圾、园林绿化废物等多种城乡有机废物。”*1

这些东西跟姜愈的专业有点相关,但又很不同。多年没有接触专业的领域,突然看到这些专业的词汇,姜愈觉得头又开始疼起来。

虽然她感觉自己似乎已经在摸到回忆的边缘了,再进一步也许就能窥见真相,但再进一步真的好难,似乎那张细细密密的网织得实在太厚太稠,怎么也冲不过去,反而被困在了网中央。

姜愈试着开动自己的大脑,像从前在做学术研究一样去思考。

她在想,从前的姜愈如果遇到这类会怎么想,怎么做?

如果生物垃圾处理技术已经可以处理有机物比如厨余垃圾,变废为宝,且相对焚烧和填埋这种传统的手法能减少对环境的再次污染,那么,这种技术有没有可能应用到其它的垃圾?

什么垃圾是急需要处理的,自然是日益毁灭地球的白色污染,塑料。

从前的姜愈一定会循着这条思路继续想,能不能有类似的生物技术处理那些快要把海洋填埋掉的塑料垃圾。

没错。姜愈觉得脑子里的那张网已经破了一个小洞,有微弱的光芒渗入。沿着这个洞,她谨慎地探知,费力地思索,试图再多看一点,多看一点点就好。

姜愈站起来,找到专业书籍的书架,左右翻动着,拿下来不少书,又塞回去一些,再拿出另外的一些,最后抱着它们回到自己的桌子前。

她一本一本地翻看着这些专业书籍,不知道时间过去了多久,没发现日头从东边到了西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