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贺知章:九百士人的梦36(1 / 2)

从武朝到玄宗朝,能安然无恙度过的不多,前面的宋之问等人,都没逃过流放的下场。这里就不得不提贺知章了,不仅安然度过朝堂更迭,非常长寿,却恰好死在安史之乱之前。

其一生,没有经历颠沛流离。这就是命,这种命可以说就是天时人和,是绝对强求不来的。

贺知章出生于唐高宗时代,《旧唐书》说他是会稽永兴人,也就是现在的浙江萧山县。关于贺知章的家世,史料记载非常简略,说他是曾做过太子洗马贺德仁的族孙。曾做过宰相的陆象先是贺知章族姑的儿子,也就是说两人是姑表兄弟。

没有什么比一个权力核心圈层的好亲戚更能帮助贺知章的仕途了,如果有,那就是这个姑表兄弟还非常喜爱贺知章,陆象先曾经说:“贺兄说话倜傥有趣,真正是风流之士。我与其他子弟好久不见面,都不会想念他们,但我只要一天不见贺兄,便变庸俗了。”

当然,朝中有助攻伯乐是一个重要因素,贺知章自身才能也非常过硬。他在37岁时考中进士科,此时还是武则天做皇帝。有资料说贺知章是当年的状元,但是两版《唐书》都没有相关记载,可见当时状元名头还不是特别受重视,起码做传的时候并不特意提及。

考中进士的贺知章可能没有直接被授官,史料中基本是空白记录,只说他与写出《春江花月夜》的张若虚等人,以文名扬于天下。

直到睿宗朝,已经五十四岁的贺知章,终于当上了一个从八品的小官。

也正是在则天朝、中宗朝,贺知章都未靠近过权力中心,他安然度过了“神龙政变”等巨型政治风浪,从八品官慢慢往上爬,加上长寿基因,待机时间足够长,让他有足够的时间从八品升到了三品。

不得不说这就是命和运,遇上了就是遇上了,没得说。

五十五岁贺知章升任太常博士,从八品变成了从七品。五十七岁,升任户部员外郎,从七品变成了从六品上,六十三岁升任秘书少监,官职从四品上。六十五岁转太常博士,官职正四品上。

六十五岁后贺知章仕途遭遇了一点小波折,多年未升迁。直到八十岁,迁太子宾客、银青光禄大夫,此时官职正三品。

直到八十六岁,致仕还乡。

其实到八十岁升任太子宾客等官职,基本上就是安慰奖了,但是贺知章足够长寿,他接住了这波安慰。

从贺知章留下的作品来看,他参政议政的成果很少见,陈子昂还留了很多给皇帝的上书,但是贺知章基本没啥政论文章,但是留下的精品诗歌很多,而且脍炙人口。基本谁都知道——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简言之,贺知章绝对是运气爆棚的一生,他是东方朔的plus版,绝对是东方朔的梦想,不仅“大隐隐于朝”,还能做到名誉满身,完满谢世。

写到现在,这绝对是所有文学家中命最好的。

贺知章留下的作品不多,其中诗歌加起来不过20余首,其中还有一些应和皇帝应制之作,没啥太高的文学价值,而精品之作基本全都是八十六岁之后退休回家写的,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首诗就是白描了一个生活场景,其中人物和对话都非常有生活感,不需要了解任何关于文言文的知识,也能够轻松读懂这首诗。没有运用任何典故,要知道从南北朝开始,诗歌用典就非常流行,不用典故写诗,恐怕会被认为没文化。

但就是这样质朴的诗句,联通了三千多年的情感,到现在还有很多人用这句诗表达思乡之情。

贺知章是7世纪生人,到现在不过1300多年,为什么我说是三千多年呢?

从诗歌这种形式产生,描写离开家乡,远赴他乡,何时归乡,归乡场景这种题材就出现了。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基本上收录的就是西周到春秋时期的作品,关于离开与回归的主题,写了又写。

比如被无数人引用过的《采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