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下 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39(2 / 2)

……

男欢智倾愚,女爱衰避妍。

不惜微躯退,但惧苍蝇前。

愿君广末光,照妾薄暮年。

这首诗歌内容也十分容易理解,一棵生在偏远地方的小芳草,得蒙恩惠,移居到了华池边(皇宫),随着年岁的增加,受到的谗言和嫉妒也越来越多,只能寄希望君子能够广施恩德,让“妾”暮年得以安稳度过。

由此可见,用情感之事比拟是否被重用是早已存在的,大家都不会因为这个题材而奇怪。

因此这首诗作为求职信,手法取巧,没什么大问题。

那么李邕这么生气,到底是为什么呢?

问题就在于,这首诗太“自以为是”了,让你个小年轻过来拜拜码头,是要看看人品人才到底如何,简单来说就是进行“相亲”这一关,崔颢倒是不客气,献上的诗歌直接略过了相亲这一个环节,直接登堂入室,嫁给王昌做老婆了。

要不要你崔颢做“老婆”,这件事的主动权在李邕手里,看上你之后你才能“嫁”过来。

崔颢直接“盈盈入画堂”,不仅嫁了,还十分骄矜,自诩少年天才,怪不得李邕觉得此小儿“无礼”。

后世诗人对崔颢早期作品的评价都离不开“浮艳,轻薄”的词句,这肯定和崔颢的性格相关,他也因此沉沦下僚多年,终身名位不显。

在开元末年,崔颢到了军队幕府,和军人的来往中,他一扫早年的浮艳文风,诗歌的气质改变非常大,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崔颢虽然出身高门大姓,但一生游历非常广博,接触到各个阶层的人物,让他的创作成为了生活的映照。

生活内容变了,作品自然跟着改变,这是一个真正有生活的诗人所写的佳作,也让仅留下40的多首诗篇篇都是精品。

当然崔颢最后一首诗是哪篇肯定不可考证了,就拿一首他最后时期写的诗,来看其风格的转变

古游侠呈军中诸将

少年负胆气,好勇复知机。

仗剑出门去,孤城逢合围。

杀人辽水上,走马渔阳归。

错落金锁甲,蒙茸貂鼠衣。

……

顾谓今日战,何如随建威?

很明显崔颢是十分敬佩这些在沙场征战的将士,在他,这些将士都十分勇猛,但是却不得不从中嗅到一丝危机,渔阳正是后来安禄山叛唐之地。

崔颢卒于天宝十三年,仅仅一年后,安史之乱爆发,热烈的盛唐也跟着一并远去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