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曹操:败世之下(1 / 2)

曹操,一个广为人知的名字,他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后世对他的看法更是各有论调。《三国志》对他的评语“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非常”又“超世”,这个评语总体上来看非常中肯。

其实想找关于曹操的史料很简单,翻开《三国志》开篇就是《武帝纪》,不过看《三国志》最好看有裴松之注的,因为裴松之引用的很多史料原本已经散轶了,而他的“注”很宝贵留了下来,成为了珍惜的“孤本”。

曹操并非出身寒微,他的祖父是宦官曹腾,曹操的父亲是宦官养子,司马彪《续汉书》中对曹腾是大夸特夸,说他仁厚,举荐贤良但不会居功。但是兼听则明,不妨也看看其他史学资料中对曹腾的评价。范晔《后汉书》的《宦者传》,可没有说曹腾的好话,说“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意思就是曹腾支持无能的汉桓帝即位,然后皇帝只能宠信宦官,这就是汉衰亡的根源。

曹操后来的老对手袁绍,更是在讨曹操檄文中写到:“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

立场决定脑袋,几人对曹腾的评价,完全和自己的立场相符合,至于曹腾本人真实情况,恐怕这几种评价都有其反映真实性的地方。

一个宦官,表面上脾气仁厚,可能更容易得到皇室的信任,拉拢大臣要不动声色,不能先邀功倨傲,扶持新帝要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造成汉室衰微也并不在他考虑范围内,最终封费亭侯可见其手段。

其实曹腾和曹操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后世魏明帝曹叡将曹腾追封为“太皇帝”,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个宦官却有皇帝封号的人。

曹操的父亲曹嵩的事迹也算是东汉末年政治衰败的一个典型,曹嵩花了一个亿的钱给自己买了个太尉的官职,后来被罢免,为避祸董卓,结果被陶谦杀害了,也算是乱世的一个缩影。

曹操小时候很顽劣,说的好听叫“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不好听叫“飞鹰走狗,游荡无度”,曹操这么顽劣,很多人都觉得这人必不能成大器,但还是有人慧眼识珠,一个叫桥玄的人就特别看好他。

《曹瞒传》是裴松之做注时经常引用的史料,《曹瞒传》据说是吴国人所写的,记载史料的真实性已经很难考证,不过确实记录了很多有趣的故事。比如说曹操小时候行为不端,他的叔父就向曹操父亲曹嵩告状,曹操觉得很烦,熊孩子肯定最讨厌别人总是告家长,于是他想了个方法,和叔父在路上碰到,假装眼歪嘴斜,叔父就奇怪问他怎么了,曹操说:“突然中风了。”叔父肯定要告诉曹嵩,曹嵩必然着急赶紧来看儿子到底有没有事,结果曹操一点事没有。曹嵩就问:“你叔父说你中风了,情况怎么样?”曹操说:“我没事啊,只是叔父不喜欢我,所以叔父骗你。”于是曹嵩就起了疑心,以后叔父再告状,他也不信了。

这件事可见曹操真的洞察人性,同时也可见他爱“恶作剧”的一面。

而这一面在三十多年后,曹操四十八岁的时候,又得以被窥见一次。

时间来到建安七年,戎马半生的曹操在经过故人桥玄的墓地时,触景怀人,写下了《祀故太尉桥玄文》,这篇祭文非常不一样,回忆了一件令人发笑的小事。

“又承从容约誓之言:‘殂逝之后,路有经由,不以斗酒只鸡过相沃酹;车过三步,腹痛勿怪!’”

这句话的意思是故太尉桥公曾经和曹操约定好了,约定的内容是:“待我逝世之后,如果你经过我的墓前,不用好酒好肉祭奠我,小心车过三步,勿怪我让你腹痛”。

记下这样临时戏笑的话,仿佛能够明白为什么当年桥玄独独慧眼看中了曹操,或许就是脾性相投,惺惺相惜吧,所以曹操也记着这句玩笑话,备上太牢不忘祭拜故人。

东汉末年,皇室式微,天下大乱。

在天下大乱的时代,饥荒,兵灾仿佛一场场无穷的噩梦,这样的世道,裴松之注《三国志》记录下来,那时的汉,仿佛被一个被破开胸膛的人,白骨露出,还有微弱的心跳动着。

末世的残酷之一:天灾无人救,人相食

在裴注《三国志·武帝纪》中提到很多次天灾,而伴随着天灾而来的,一定是惨烈的人世悲剧。

“兴平元年春……是岁,谷一斛五十余万钱,人相食。”

这句话意思很容易理解,兴平元年,一斛谷要卖到五十余万钱,这个价格是不敢想象的,它代表了社会完全崩溃,哪怕真的有这么多钱,也肯定依靠暴力或其他什么方法才能得到这一斛谷,天下真的危如累卵,而这个情况持续了很久。

建安元年一段,裴松之的注写到

“袁绍之在河北,军人仰食桑椹;袁术在江、淮,取给蒲蠃:民人相食,州里萧条。”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曹操采用了“屯田”的方法,缓解了自己所统治区域的粮食问题。屯田制度的实行,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方法就是组织流亡农民开荒种地,屯田农民由专业的屯田官管辖,组织军事化,收获谷物按照一定比例上缴政府,其他自留。这个制度,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物质基础。

这里笔者在多加一句,只有了解过中国自古以来的历史,了解了我们的农耕背景,才能深刻理解农业为何为本,商业为何为末,“农本”真的不是一句空话。

末世的残酷之二:屠城之殇

(建安)三年……冬十月,屠彭城。

(建安)十九年……冬十月,屠枹罕,斩建,凉州平。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