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护宝小分队进入25(1 / 2)

进墓之前,大胆再次从怀中掏出他们家祖传的保命良药——“赤心丹”,询问张人才和老兵油子是否需要服用。

张人才摆摆手,表示不必。毕竟刚才已有大胆和其他几个盗墓贼安然无恙地进出过,说明墓内并无太大危险,不必浪费这宝贵的“赤心丹”。

一切准备就绪,他们小心翼翼地爬进了墓道。约摸十几秒钟,他们便来到了盗墓贼所挖掘出的墓门。与其说是墓门,倒不如说是一面建盏墙更为恰当。原本拱形的建盏墓门,已被盗墓贼破开一个仅容一人通过的口子。墓门外散落着一些瓷器碎片、破旧衣物和两只破损的水壶,显然是贼人挖掘时留下的痕迹。

张人才拾起几片较大的瓷器碎片,借助强光手电仔细查看。只见其色泽青黑,盏面布满如同兔子身上细软长毛般的毫纹,形态均匀而细腻,这正是宋时期盛行的兔毫盏,也是当时产量最大的建盏款式。

接着,他将手电光束对准那未被完全破坏的建盏墙面,轻轻拂去覆盖其上的泥土,露出了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的兔毫建盏,一层层向上延伸,直至视线之外。

结合大胆此前的描述,他确信这是一座宋代的建盏大墓,至于具体是北宋还是南宋,还需进一步考证。

穿越墓道,张人才首先进入墓室。整座墓室由大小约为8:5厘米的建盏垒砌而成,虽历经数百年风雨,墙体依旧坚固如初,丝毫不见裂缝。拂去厚重的灰尘,建盏上的油滴在灯光照射下熠熠生辉,引人瞩目。

目测之下,这座墓室面积约为八十平方米,这在瓷器墓中堪称庞然大物,无疑是瓷器墓中的翘楚。在此之前,西北、中原等地虽有明清青花瓷碗墓的发现,但在规模与奢华程度上,都无法与眼前这座建盏墓相比。如此大规模且保存完好的建盏墓,迄今为止尚属首例,令人惊喜不已。

历史上有言:“唐诗是酒,宋词是茶。”两宋时期,文人士大夫之间盛行“斗茶”之风,而建盏则是当时上至皇室,下至乡绅皆钟爱的斗茶器具。然而,随着宋亡元兴,饮茶习俗发生变化,加之元末战乱频仍,建盏工艺最终失传,自明代起停烧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如今能发现如此一座建盏大墓,对研究建盏的发展历程及恢复建盏技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张人才心中暗自庆幸。

提及建盏,最为人熟知的当属天目盏。虽然这座墓内的建盏或许无法与天目盏相提并论,但数量庞大,其中不乏精品,一旦见世,无疑将成为一项重大的发现,甚至可能登上头版,被评为年度十大重大发现之一。

最后进入墓室的是大胆,他一眼便看到了一个形似烟囱的物体,长达两米有余,从墓室内部蜿蜒曲折地延伸至墓门外。张人才进墓前也曾注意到它,但对其功能心知肚明。大胆对此颇为好奇,询问他们:“你们瞧这是什么玩意儿?弯弯曲曲的像烟囱一样,难不成人了了还要在墓里生火做饭?”

老兵油子猜测:“这可能是通风口,墓主担心墓内太闷,像小祖宗一样喜欢空气流通,所以给自己留了个通气孔。”

张人才笑着摇头反驳:“那时候的人的某些想法,用我们现代人的观念去理解,确实难以捉摸,他们这么做必有其道理。这种‘烟囱’,,称之为‘灵魂道’,与古人期待灵魂升天的观念相关。古人普遍认为,人了后灵魂会在体内停留一段时间,然后升天,若将古墓完全封闭,灵魂就无法投胎转世,所以会留一个类似烟囱的管道,让灵魂自由出入,这也符合古人‘视死如视生’的理念。”

大胆啧啧称奇:“古人真是敢想,了了还整出个‘灵魂道’,住着如此精致的建盏屋,真是会享受!”

他边说边继续向前探索,指向主棺方向:“你们看,还准备了一桌酒席,一套泡茶器具,吃完饭喝杯茶,漱漱口,再点根烟,这日子过得赛过神仙,真是会享受的主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