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篇(一)(2 / 2)

于是天帝乃召天兵千万,授黄帝以指挥之权。黄帝领天兵而下凡,遂诛无道之君,平定天下。万民欢呼,天下太平。黄帝乃传位于贤能之君,夏朝遂复昌盛。

黄帝既已平定天下,乃复上天帝之宫。天帝嘉其功,封为“轩辕黄帝”。黄帝谢恩而退,复归有熊之地。自此以后,天下太平,万民安居乐业。夏朝传承千年,乃为中华之始也。

夫黄帝之德,盖世无双。其智勇双全,其胸怀天下。能屈能伸,能柔能刚。故能平天下而定万民。其功盖世,其名垂青史。后人皆以黄帝为楷模而敬仰之。

黄帝既已得道成仙于天帝之宫矣。然其精神永存于世间之中。每当天下有难之际,必有英雄豪杰挺身而出以救天下于水深火热之中。此皆受黄帝之精神所激励也。

夫龙者天之使者也;天帝者天下之主宰也;黄帝者人间之英豪也。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创造了中华之辉煌历史。后人当以黄帝为榜样勤奋修行追求真理以造福天下万民也。

夫天道无常人事难料然黄帝之精神永存于世间之中则天下之太平亦将永存于世间之中矣。吾人当以此为鉴努力修行以求达到至高无上之境界也。

圣人之道也

昔者,天地混沌,万物初生。有圣人出,名之曰老子。老子者,道家之祖也,道德之宗也。其生也,莫知其年岁;其死也,亦莫知其所终。然其道、其德、其言、其行,皆足为后世之楷模。今余欲论老子之道,以飨读者。

老子之道,乃天地之自然,万物之本源。老子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盖谓道无形无象,不可言说;名有定限,不足以尽道之妙。然老子不得已而言之,以示后人。其道玄妙深奥,非世俗之所能知也。

老子之德,乃无私无欲,无为而治。老子言:“无为而无不为。”盖谓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盖谓圣人抱朴守拙,不尚华丽;少私寡欲,不贪恋世俗。如此则心无挂碍,道自通行。

老子之言,乃简练明快,寓意深远。其言虽少,而义理无穷。老子言:“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盖谓圣人做事,先易后难;先细后粗。如此则事半功倍,事半而功倍矣。又言:“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盖谓真实之言不华美,华美之言不真实。然真实之言虽不华美,而有金石之质;华美之言虽动听,而无实用之处。故圣人重实事而轻虚言。

老子之行,乃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老子言:“治大国若烹小鲜。”盖谓治理大国如烹小鲜一般小心翼翼不可稍有疏忽。又言:“民不畏威则大威至。”盖谓民众不畏强权则必遭大祸。故圣人以无欲无争之道治天下使百姓各安其业而无争心。

老子之道、之德、之言、之行皆足为后世之楷模。然世人多好名利而忘道义多尚繁华而弃朴素。故天下多乱人心多苦。若夫有人能法老子之道守其德行其言行其行则天下可治人心可安万民可安乐矣。

夫老子之道乃天地之自然万物之本源。人若能法之则可与天地合一与万物为友。然世人多违逆天道而行故遭天谴而受苦。若夫有人能知天意顺天道则可得天佑而享福寿矣。

老子之道又在于修身养性。老子曰:“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盖谓圣人有三件宝物持而保之分别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慈则能爱万物而无偏私;俭则能节省用而无浪费;不敢为天下先则能谦让而无争心。此三者足以修身养性而保身安命矣。

老子之道又在于治国平天下。老子言:“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人之治与邻国交聘使者往来。”盖谓治理小国要减少人口使政令简易;与邻国交聘使者往来则可以保持友好关系而避免战争。又言:“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盖谓使民众重视死亡而不轻易迁徙;虽有舟车无所使用;虽有兵器无所陈列。如此则民众安乐而国家安定矣。

老子之道又在于处世待人。老子言:“善者不辩。辨者不善。”盖谓善良之人不善于辩论辩论之人不善。又言:“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盖谓智者不轻易说话说话之人未必真知。又言:“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盖谓圣人无为而治行不言之教。如此则处世淡然而人自敬之待人诚恳而人自亲之矣。

夫老子之道广大无垠深邃无涯。欲究其妙则非浅学所能及也。然若夫人能真心向学法老子之道守其德行其言行其行则可渐进于道而渐入佳境矣。愿世人皆能知老子之道行老子之道则天下可治人心可安万民可安乐矣。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