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三一之约,逆生之始(四)(2 / 2)

“顺势堪避纪算祸,逆行方得混元功。”左若童说道,他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祖师教诲的敬畏与尊崇,“这句话,是祖师留给我们的真理,也是三一门历代弟子追寻三重道路的口号。”

他继续解释这句话的含义:“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发展规律,虽然可以勉强躲避灾祸,但机遇与灾祸总是并存的。如果我们只是顺应趋势,躲避灾祸,同样也会错失机遇。只有反其道而行之,才能得到最终的造化,达到最高的境界,通彻天地。”

陆云在师傅的教诲下,心中涌动着对祖师智慧的深深敬意。然而,随着师傅的话语深入,陆云感到了一丝困惑。他发现,师傅所说的与他前世的认知存在差异。尽管前世并未有“炁”这一种能量,但许多道理与这个世界却是相通的。陆云的思绪逐渐沉浸在对这些差异的思考中。

陆云开口询问:师傅老子曾在《道德经》中的教诲过“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而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掌握“道”的人,即便暂时未掌握具体的技术或方法(“术”),仍可通过学习和实践来获得。而那些只掌握了技术或方法,却没有理解背后“道”的人,其成长和发展将受到限制,只能停留在表面。

老子强调了对“道”的理解和领悟的重要性,这比单纯的技术或方法更为关键。在修道者心中,“道”是一种深层次的智慧,是对性命和自然的深刻理解,而“术”则是实现“道”的一种手段。

陆云心中充满了疑惑开口又问:“祖师林兆恩是如何通过“术”来寻求“道”,最终达到飞升的境界。我对祖师的成就心存敬畏,但也对成仙之事持有自己的疑虑。虽然说这么说是对祖师的大不敬可以说是欺师灭祖,但是还望师傅解惑!

左若童的目光中透露出一丝惊讶然后又对于陆云欺师灭祖也只能淡然处之,他对陆云的沉思和提出的问题感到意外。陆云的问题触及了修行的本质,以及对经典文献的深刻理解,这让他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的弟子。

左若童在短暂的沉默后,开口问道:“陆云,你提到的《道德经》中的片段,我为何从未听说过?《道德经》自战国时期韩非子以后,一直流传着各种版本,你知晓的版本与如今的《道德经》大相径庭。”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探究和尊重,他愿意倾听陆云的解释。

接着,左若童又提到了陆云提出的第二个问题:“至于你问的祖师勘破三重狗如何达到得道飞升,以及你提出的三一门如今以术求道的问题,为师确切的说目前也无法给出答案。但是为师可以与你约定20年之内为师定能给你答案,因为为师已经快要看到了二重的终点,对于祖师如何得道,我亦无从得知。你所说的以术求道,止于术,为师会仔细斟酌,倘若逆生三重真止于术……”

左若童的态度坦诚而开放,他继续说道:“至于你口中的《道德经》的版本,如果你愿意,不妨说给为师听听。如果有所不便,为师也能理解,自会取舍。”

陆云的话语,如同一池春水,波澜不惊却深不可测,他轻声说道:“师傅,关于那些事情的根源,我并无隐瞒之意,但恐怕即便我道出,您也未必会信以为真。”

左若童闻言,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的声音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深意,仿佛能洞察人心:“既然如此,我们便不再深究那些出处的迷雾。我更感兴趣的是,你心中的《道德经》。”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