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谣 连载

太平谣

分类:灵异悬疑 作者:仙山以北 字数:5万字 标签:太平谣,仙山以北 更新:2024-06-26 11:16:37

公元189年汉灵帝刘宏驾崩,长公主刘宁临朝,年号太平,十三州的子民迎来了一个比灵帝还要古怪离奇的主人。这个摇摇欲坠的帝国被它的新主人亲手埋葬,可天下的士人无不对她又爱又恨。汉室最后的这位长公主在折腾了半 ...

“伯玉,我们已经在路上拖延太久了。”

面容黝黑的魁梧青年盯着烛光发了会呆,机械性的嚼了一口手中的饼,突然觉得味同嚼蜡。只好放下饼,站起身来绕着茅屋急躁的转了一圈又一圈。

“要是这是我平日里跟着商旅的车队跑,现在我都已经跑到幽并了!伯玉!明日!明日我们一定要渡江前往汉中。”

墙上青年的影子忽左忽右,他自顾自的言语了一会儿,觉得没有听见任何回复,于是停下来扭头一看,大怒。

“伯玉!伯玉!”

“嗯嗯嗯,听见了听见了!”

一身白衣的清瘦青年靠在茅草席上,正架着腿对着墙上魁梧青年的影子作怪。听到他的咆哮声,揉了揉耳朵,敷衍的回应了一声。

察觉到魁梧青年逐渐不善的目光,伯玉脚一激灵的抖了抖,终于把手里的书合上了。他伸长了身子舒缓了一下疲惫,又换了个姿势躺着,撑着个脸一副不以为意的样子。

“条条大路通长安。长公主当年为天下士人修建了那么多条去长安的道路,就是让为了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够到达长安。出川到此,这一路沿途的风土人情可比书上记载的有意思太多了。阿孜你也未免太性急了!”

“伯玉!”

被伯玉称为阿孜的魁梧青年闻言更是勃然大怒。

“你从早到晚不就是看个风景嘛!今日看的风景与昨日的有什么不同吗?这样的风景我以往都看了不知道多少回了。伯玉!昨日复昨日,停停又停停!按你现在这个样子这样下去,我们何时才能到长安!我当初就不该答应你…”

“两位贵人……”

木门突然被人轻轻的敲了敲,在寂静的夜里很是突兀。门外传来了一声问询,阿孜黑着个脸,顿时不作声了。

伯玉嘴角抿起,笑意盈盈对着他挑了挑眉。

阿孜用力揉了揉脸收敛了一下神色,又整了整衣裳,和伯玉对视了一眼,见伯玉朝他微微点了点头便放心的去开门了。

“家中无余米,只烧了一些热水,还请贵人见谅。”

在门外是此间茅屋的主人,老妇佝偻着背,正端着冒着热气的陶壶躬身致歉。后面跟着的稚童抱着两只碗,也像模像样的鞠了一躬。

“多谢长者,深夜叨唠,麻烦长者了!”

伯玉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起身,从阿孜身后绕到他身前,过来行了一礼躬身道谢,阿孜见状也长鞠一躬,便要接过陶壶。

“不麻烦,不麻烦。”

老妇见状笑了笑,托了托垂下的白发,忙推脱开阿孜的手。她将陶壶和稚童怀里的碗一齐放在桌子上便倒退出了屋子,稚童从后面跟着到了门口,又想起什么回过头来踮着脚缓缓的拉上了门。

“乡野之民,其礼也盛,教之功也。”伯玉有些不好意思的摇头晃脑称赞一声。

“嗯,不过看着真不像是乡民。”阿孜附和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转过身来对着伯玉,脸上刹那变色,怖如恶鬼。

“伯玉!”

“明日启程!明日一定启程!游也要游到到汉中!”伯玉吓了一跳,赶紧对着揪着自己衣领的阿孜信誓旦旦。

“阿孜可记得夫子讲的,喜怒不形于色,喜怒不形于色!”

好不容易掰开阿孜的手,伯玉反思自己是不是真的玩过头了,忙给阿孜倒了碗水,一遍遍的在他面前念叨分散他的注意,“阿孜可是要做大将军的人,还记得夫子在劝诫你的时候说了什么?”

“哼!”阿孜听到夫子总算是坐下来,闭着眼睛深吸了一口气回忆了一会,“夫子说,胜,不妄喜,败,不惶馁,胸有激雷而面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也!”

“对对对,上将军!”伯玉比了个大拇指,夸赞道,“阿孜你一定会当上将军!”

魁梧的男子自以为不动声色,黝黑的脸上嘴角咧开一道达口子。

伯玉松了口气,重新躺回茅草上。一边就着烛光似有似无地看着书,一边看着碗里冒出的热气百无聊赖。

“啪”的一声,又打死一只虫子。

“虫啊虫,你何苦一直咬我呢!”伯玉随手弹开虫子的尸体,看着腿上鼓起的包开始自怨自艾。

“哈哈哈哈,”阿孜大笑着把裤腿拉开,露出一条大毛腿,“让你喜欢露宿野外,就让你天天被咬。还好我本来就是一介粗人,可比你这公子哥皮糙肉厚多了,这虫在我腿里可算是迷了路了。”

伯玉看到眼前这辣眼睛的一幕把书往脸上一盖,也不管什么虫不虫了,翻过身去就开始装睡。

“阿孜,你可有听到什么声音?”

屋子里好不容易安静下来,又传来嗡嗡的声音。

“什么都没听见!只听到某人唧唧又唧唧,伯玉你简直比白日里还要聒噪!”

阿孜把行囊里的毯子取出来,丢了一条到伯玉身上,又俯身夺过书来。仔细检查了一番,虽然没发现什么脏东西,但还是用衣袖擦了擦,“我可不是你这样的世家公子哥,这本书可是我本次洗剑阁第一赚来的,小心一点!”

“阿孜你何时也喜欢读书了?”茅草上的人儿又翻过身来。

“我虽然识字也读书,但若不是伯玉你,我才不喜欢读书。这不是我每次问夫子,我要怎样才能当上将军。夫子总要说我性燥过烈,把我要的槊和马换成了书,让我好生去读。”阿孜举着厚厚的书好奇的问道,“伯玉你可是洗砚阁第一,你说夫子给我的这书怎么样?”

“这可是师玄公的书!”伯玉看着书的名字有些眼熟,不自觉笑出了声。

“可是我听说师玄公写了那么多书,和长公主当年一样能写!”阿孜苦涩的皱了皱眉。

“这可是今年印的精华版。”伯玉双手张大懒散的躺在茅草席上。阿孜准确的读取到了其中几个关键的字眼,立刻喜笑颜开的用力吸了吸书上的味道。他满足的长叹一声,随即找了几句看得懂的津津有味地读下去。

“哈!阿孜倒是和前将军翼德有点像,那可是长公主敲着他的头才能学得进去的莽汉。”伯玉放空了脑袋,揉了揉鼻子有点痒,小声嘀咕了一句,“不过夫子可是错了,现在读书可不一定能当上将军了。”

“伯玉你在说什么?”阿孜揉了揉有点发昏的脑袋抬起了头。

“我说……”

伯玉猛然侧躺贴地,用手抵住耳朵,朝阿孜比了个手势。

“嘘!”

“有人骑马来了!越来越近了!”

“阿孜,你说哪些人大半夜还要骑马赶路?”伯玉一跃而起,握着阿孜的手臂,示意他去看那碗中渐渐泛起的波纹。

“可是贼人?伯玉知道可有多少人?”阿孜脸色凝重,立即回身从行囊里拔出两柄剑。

伯玉伸出一只手掌然后张开,又伸出了一只。

“十人?”阿孜解开剑上黑布的手有些迟疑。

“我听到大约有三四十匹马。”伯玉赞同的点了点头。

听到这里,阿孜反而黑着脸把剑捅回去了。

“哈哈哈!”伯玉绷着的脸瞬间嬉笑出声,“阿孜读书了就是不一样,可比以往机敏多了!”

“阿孜这些天读书,可能从这些书里读出这些人马为何而来?”伯玉凑过来考问道。

“书里何曾会讲这些!”阿孜没好气的道,“声音可是从我们来时的方向传来?那不过就是从蜀中来,还能是何处?”。

“然也然也,”伯玉夸张的赞叹,“羊孜变成诸葛孜了,还有呢?”

“近年来也没听说有大匪,小匪也拿不出这么多马。若不是匪,那就是哪一路军咯,不过那些大爷可不会夜晚赶路!”阿孜仔细看了看伯玉的表情,摸了摸下巴想到,“伯玉,该不会是老将军派人来捉你回去吧?”

“我都快跑到汉中了,他还来捉我作甚?”伯玉本来还在笑,说到痛处表现出一脸厌烦。他说着说着突然情绪激动,“好不容易出川,老头怎么还能派一堆人来监管着我?我只不过是去长安求学参加考试,又不是去卖身求官!”

“难道崔氏这么厉害,没有它我就什么都做不了吗?”伯玉喘着粗气,眼睛通红的盯着阿孜问道。

“众所周知,崔氏确实是厉害。”阿孜耸了耸肩。

“呵,”伯玉也是被他突然来的一下逗得笑出了声,重复的念了一遍他说的话,“崔氏确实厉害!”

“还好阿孜你带我跑出来了。”

“打住,什么是我带你跑出来?是你拉着我跑出来,呸,是你硬要跟着我!”阿孜脸一黑,虽然他的脸已经够黑了。

“反正我留有书信,有阿孜带我北上,一路无忧矣。”伯玉瘫在桌子上无赖的说道。

“伯玉你当真这么写了?”阿孜脸色更黑了。

“这不是认可阿孜你的实力嘛!”伯玉在桌子上滚了一圈,朝着阿孜笑了笑。

“难得你这么放松。”阿孜看着这张笑脸也忍不住跟着笑了笑,脸色突然恢复正常,伯玉听到顿时一怔。

“这一路上看得出来你有事憋在心里很久了。”阿孜坐回凳子上,吹了一口水上的热气。

“谢谢你阿孜。”伯玉沉默了好一会儿,却不想跟他解释,只是岔开了话题,“阿孜你还没回答完我的问题。”

“不过是哪个世家大族子弟。”阿孜不屑的忿忿道,“除了伯玉你,那些个公子哥就喜欢拿着国家公器作小儿游戏!”

“阿孜,蜀中现在可没有兵马敢轻举妄动了。”伯玉摇了摇头,听到他这回答阿孜顿时来了兴致。

“这是为何?”

“师玄公终于要北上了。”看着阿孜问询的目光,伯玉也坐下来吹了一口碗里的热气,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哦,”阿孜又摸了摸下巴不知道明白了什么,他想不通就直接避开了这点,“既然伯玉你都这么淡定的问我了,那想必伯玉已经知道外面这些人是什么人了。难道相马之术不仅能听出多少马,还能够相人不成?”

“相马之术本就是相人之术,阿孜缪矣。”伯玉举着碗示意,阿孜没有回应。他站起身来抱着头绕了桌子一圈,在门前驻足思考,凝视着木门好一会儿,就好像看见了门后那疾驰的马群。

“是马非马。”伯玉提着两只碗悠悠的走到阿孜身后,对着轻磕了一声。

“伯玉你都说了这么多我才猜到!”

阿孜眉间飞舞,双手一砸,顿时回过头拿起一只碗来。

“是小鲤鱼!”

伯玉看着他拿走自己的碗无奈笑了笑。

展开全文

最新章节

为您推荐

小说排行

人气排行最新小说

点击查看更多

点击查看更多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