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的梦想(1 / 2)

侯换小

父亲出生于建国后,正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新旧交替的大转折、大变革的时代。从解放到社会主义建设,从文化大革命到包产到户,从一穷二白到小康社会,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跨越式前进。

社会的洪流裹挟着父辈们,裹挟着所有人滚滚向前。父亲以他坚韧的性格,驾驶他的生命之船,勇立潮头,向着他的彼岸进发。

我曾看到过父亲泛黄的中学毕业证书,上面有父亲年轻时的黑白照,那是一张英俊坚毅的脸庞,双目炯炯有神。当时,我一下子为父亲的气质深深的打动了,我真的感觉到了父亲的无限强大的内心力量从他的双眸迸发出来,那是一种与现世抗争的、永不服输的决心和意志!那是多么夺魂摄魄的眼神,使我至今难以忘怀。

父亲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并不幸福。因为祖父积累了一点田产,解放后划分成分自然被划为中农,“大集体”后家里财产荡然无存,因为祖父家子女多,父亲经常要饿肚皮。奶奶是经历过战乱的,知道勤俭节约的好处,对于钱财的使用是十分谨慎的,即使是一分钱。父亲上学的学费只有五毛钱,向奶奶要,都被奶奶拒绝了,因而父亲在刚上三年级就辍学了,他帮着大人放牛挣工分,大约两年后,他厌倦了放牛生活,想重新读书了,因为年龄大,所以跟着读四年级,一年后,他又被迫辍学,后来上了六年级,到七年级就初中毕业了,毕业证上的照片就是那时照的,可是父亲已经17岁了。因为是中农身份,队里不可能推荐他去县里上高中,父亲便彻底断了上学的念头,外出打工了。

虽然是初中文化,但父亲实际上只陆陆续续上过四五年学,但我们感觉到父亲是一个十分有文化的人。他算盘打得快,字儿写的也十分好,过年时村里对联都是他写的,父亲也算村里数一数二的文化人,还有父亲讲起道理来从不含糊。父亲待人真诚,恪守诚信,只要是他答应别人的,就一定要践行;爱惜名誉高于一切,宁愿自己吃亏,也绝不亏负别人。他以他的固执、顽强,追求着自己理想,践行着他的人生诺言。

“以苦为乐”,是父亲的人生信条。他说:“受苦人就要吃得了苦。”因而,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总能看到父亲脸上挂着微笑,那种笑完全是父亲发自内心的,是世界上最美的笑容。父亲是石匠,有点手艺,别的石匠干活有小工子使唤,但父亲从来都是自己动手,搬运石头要使出浑身力气,父亲从来都不指使别人,也从不会偷懒,他以他的敬业、顽强、吃苦耐劳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因而,谁家修碹窑洞,总喜欢找父亲去,因为他要求的少,干的多,而且干得好。

父亲的理想就是做个有用的人,看着别人住上自己碹造的崭新的石窑,父亲感觉很得意,他觉着,他比什么时候都有用,因而,在合龙口时,父亲总要喝一点酒,其实,父亲是沾酒就醉的。

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民工开始进城,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但农村人口的减少,几乎使父亲失了业,一天三块钱的活儿已经不好找了,因为人们进城住砖瓦房了。而父亲又不愿意进城,拖家带口的,他不知道怎么养活这一家人。

我们都相继上了学,迫于学费的压力,父亲在农闲时到山上采石场打过石头,在矿井里挖过矿,也扛过麻袋,搬过砖……苦活儿累活儿都干了个遍,但父亲饱经沧桑的脸上依然挂着微笑。

最温馨的记忆是父亲端一碗滚水,夹一筷子咸菜,一边吸溜吸溜的喝水,一边讲他历险的故事,一边还不忘教育我们:长大了要学本事,做好人,做有用的人。

当时也没感觉有什么,只是觉着外面的世界比较新奇,父亲的故事说不上精彩,但也好玩儿。今天想来,那些简短的故事是父亲经历多大的危险、多大的苦难才换来的,父亲冒着生命危险去挖矿,忍受艰难困苦去打石头……他轻描淡写地叙说的故事里,不知浸透了多少汗水,也不知饱含了多少艰辛,可是父亲从来不说这些,他脸上依然漾着微笑,依然是那么的乐观而坚强。

如果盛满美酒,再鄙陋的酒杯都会散发清香;如果装满理想,再苦难的生活也会快乐温馨。父亲的内心里充满了他隐秘的理想,因而,他的词典里便没有“苦难”二字,他简单而又快乐!父亲曾经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过不去的,只要肯坚持。

说是坚持,实际上就是黄土高原人特有的一种倔犟。譬如说,父亲也有愁苦的时候。我家兄妹四人,除了我和妹妹,剩下两个弟弟都是超生的“黑人”,有一年,乡里下来催罚款,我记得是50元,父亲翻遍衣兜,把柜子翻了个底朝天,只翻出几块钱,乡里干部、大队干部、村里干部乌泱泱坐了一炕,就是不走,父亲没有办法,趿拉着一只鞋(其实是没有脚后跟)满村子借钱,磕头上香半晌功夫才借足五十元,一个乡干部把几张皱巴巴的钞票抚平,很认真地装入黑色的皮包里,又在一个本子上郑重其事的登了记,然后闹哄哄的鱼贯而出,老爸蹲在炕头上,卷一支旱烟,滋滋的抽,半天不说话;母亲也不说话,拿笤帚在地上划剌。抽完烟,父亲把烟头一扔,纵身跃下土炕,挑一担水桶,咣当咣当挑水去了,直到把水缸挑满。父亲依然不说话,那似乎是见到的唯一不快乐的一件事情,但很快,父亲又恢复了往日的微笑。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