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初到沱沱河(1 / 2)

不知道过了多久,半梦半醒的沈明月被推了推,她睁开眼,看到程皓轻拍她的肩,说到了,要下车了。程皓拿下他自已的行李后又帮沈明月拿下行李,他们避过人群,等所有人都下车后,他们再拿着自已的行李下车。

沈明月一到车门口便被室外的冷风刮到脸上,那似曾熟悉的高原冷,沈明月不禁打了个激灵,她裹紧围巾以防冷风钻进身体。头脑好像一下子清醒了一样,疼痛反而减轻了。沈明月跟着程皓走去找同车的同伴,很快都集中在一堆,一共六人,然后一起走出车站,站外已经停着说好车牌的丰田老爷车越野车。来接的人是原定的工作站的工作人员马杰,他是本地人,大学毕业便回到家乡做环保工作,一个小伙子,个子不算高,看起来很结实,他全身裹着厚重的军大衣,戴着茸帽,只露出眼睛和嘴巴,马杰跟一行人打招呼,又麻利地把各人的行李放到车后面的行李箱上,放完行李,等所有人都上了车,马杰再上车开车。

初见沱沱河的样子,一片漆黑,静谧,车窗外可以看到远处的微弱的光亮。车颠簸了近二十分钟,开到一排一层的楼房前,马杰叫一行人下车,放下行李,马杰打开两间房的灯,简单说了一下左边的房间是男生住的,右边的房间是女生住的,厕所在后院,离房间有几十米的地方。梳洗的地方在连着厨房的地方,夜晚已经没有热水。。。。。。一行人大概累的没有心思去理会环境的好坏,只想找到一个可以躺下来歇息的地方。

沈明月与刘莉,张欣儿进入女生的房间,三个人都没有说话,放下行李,拿出睡袋,坐到床铺上,再钻进睡袋,各自进入梦乡。

因为疲累,沈明月竟在后半夜仅有的三个小时完全进入了睡眠,醒来,就看到刺眼的阳光。隔离一米开外的刘莉已经醒了,探出头来看看周围,看到沈明月醒了,打了个招呼。张欣儿还没有醒,一动不动,可能因为她没有在格尔木完全的休息过,所以累的醒不过来。

沈明月拖着疲惫的身体起了床。她一直有个习惯,不是在平时作息的时间,哪怕再累也睡不了。

她起床后,把床上的睡袋和被子折叠好放一边,然后穿好衣服走出门外。冷,冷得神清气爽,高原的冷是透骨的冷,沈明月走回室内在行李拿出保温杯想去找些热水喝。经过男生的房间前,来到厨房,厨房里有三个人,两男一女,沈明月微笑向他们说明来意,其中一个男的是昨晚去炎车站接他们的马杰,他介绍其他人,一个男的体形高大,叫郭大厨,他每年都会过来这里当志愿者。女的五十左右,中等身材,瘦削的面上高原红明显,马杰说叫胡大夫,是格市医院呼吸科的大夫,胡大夫有空就来这里为当地的居民义诊。马杰问了一下沈明月的身体情况,沈明月如实说还好,他再交待了一下,等所有志愿者起床后再召集所有的人开会,然后叫沈明月先吃早餐。马杰交待完就出去了。

胡大夫与沈明月算是同行,然后话就多了起来,沈明月一一耐心地回答。胡大夫告诉沈明月,可以去厨房里拿些热水梳洗,还说了这里的关于水的问题,水是有限供应的,每天只有下午由附近的部队送一次水过来,仅仅够供应饮用和简单的梳洗,如果要洗澡就要到镇上的澡堂去洗。这时沈明月才注意到,他们现在所在的房子是在郊区,几百米内并没有其他的建筑,再往门口的右侧看去,有几排房子,最高的不超过三层,周边还有一些低矮的平房,那里就是镇里了。

胡大夫很和蔼,跟沈明月说着家常,这时程皓走过来,也是要热水喝。出于昨天在火车上对她的照顾,沈明月问了他的身体情况,还介绍了胡大夫。程皓说他不是第一次来高原,身体并无异样。沈明月想起自己也不是第一次来高原,也有了一点症状。

志愿者陆陆续续的起床,都是第一时间去找热水喝。厨房里的炉子用着煤碳烧着水,室内温度自然比其他的房间温度要高。都互问一下身体情况,三个男的状况良好,刘莉有些头痛,胡大夫交待了她几句注意事项,如果下午还是没有缓解就会给她服些药。

最后一个志愿者张欣儿也起床了,她估计也是有些症状,因为看她的脸色很苍白,她自己就说不严重。大伙各自忙活,梳洗,吃早餐。沈明月在厨房拿了一个馒头,再灌满了保温杯的水,走出门外晒着太阳吃起来。才上午八点多,太阳已是很刺眼,高原就是这样,天空纯净,蓝到纯粹,阳光通透,有些暖,风又很冷。早餐吃的馒头有些硬,沈明月泡一下开水吃一口,很快就吃完一个馒头,进食后身体暖和了些。

其他志愿者陆续梳洗好,也拿了馒头出来吃起来,刘莉和张欣儿觉得馒头硬,自已准备了早餐在房间里吃。

郭大厨,胡大夫和几个志愿者在交谈着,说着近日的见闻,说着昨晚火车的事,这时,马杰开着三轮车回来了,三轮车后装着今天要吃的食物。有萝卜,土豆,大白菜,豆芽,老豆腐,还有一只已经处理光毛的鸭子,还有一大袋面粉和米。程皓走过去拿了一袋最重的面粉搬到厨房,沈明月也过去左手一袋豆芽,右手一袋土豆拿到厨房,一会已经全部搬完。在搬东西的过程,听到马杰与郭大厨的对话,问郭大厨什么时候能好起来,接过买菜的工作。再得知郭大厨比他们早到两天,来了后一直头痛胸闷,胡大夫给他开了药也没有彻底好过来,看来,有没有高反症状跟有没有来过高原不是一回事。然后马杰大声叫各志愿者到其中一个房间,算是客厅的地方开会。

几分钟后集中完毕,马杰,郭大厨,胡大夫在上侧,志愿者先后过来围坐周围。马杰介绍了郭大厨和胡大夫,然后各个志愿者介绍自已,包括特长。程皓开始,他职业是会计师,电脑熟悉,对电器类有专长,刘莉是教育工作者,特长是绘画。李林,环保工作者,对自然事物了解深入,对动物的习性熟悉。苏炜明记者,对文档书写编辑熟悉。张欣儿是外企白领,特长是唱歌和舞蹈,摄影。轮到沈明月介绍时,除了可以说出职业外,真不知道自已有什么特长,厨艺吧,不算出色,歌舞吧完全上不了台面,最后只能说能吃苦耐劳。

每个人都介绍完后,马杰开始说组织的情况,他们六个人中有三个是去斑德湖保护斑头雁的,有三个人是来建保护站的。沈明月,刘莉,苏炜明一组,去斑德湖,在这里休整三天,三天后身体无不适可前往斑德湖为期三个星期的观鸟生活。剩下的三个个去镇上的保护站参与建设至原定的时间。然后再说了一些注意事基,比如纪律,用水问题,用厕问题,再是关于吃饭早餐的时间,做饭这些都需要志愿者共同参与完成,不存在谁照顾谁。

说完注意事项,各自散了,有的回房间,有的站在门口晒太阳聊天,胡大夫铲来牛粪放炉子里,沈明月看着忙碌的胡大夫,自己也不好无所事事,就走过去,笑着对胡大夫说:“胡大夫,你教我烧炉子吧。”

胡大夫也笑着回应:“你们那边不是烧牛粪的吧。”

“是的,我们那边烧柴火,也有煤球。”沈明月边说边跟胡大夫去不远的墙边铲牛粪。

一块块的牛粪形状各异,散乱地堆在墙边。沈明月在其他地方见过像饼一样的牛粪整整齐齐地码在一起,一堆堆,当时还好奇如何能把这牛粪做成固定的形状。现在的牛粪只需要用铲子轻轻地一铲就能铲起来。沈明月开始觉得很简单,后来发现没铲几下就有些气喘,才想起这里是高原,还4500多海拔呢。

沈明月一边在烧炉一边说着话,本来坐在不远处的郭大厨,看到有烟飘到他的方向,他拖着凳子挪了挪位置,继续半躺着。他面部赤红,嘴唇有些开裂和微紫,他一会按一下太阳穴,一会又按一下眉中,看他表情烦闷焦燥。

“你今天吃降压药了吗?”胡大夫问郭大厨。

郭大厨说吃了,还是有些头痛。

胡大夫进房间拿了血压计给郭大厨量血压,只是临界,不至于头痛,胡大夫说可能高反,你才来两天,还没有适应,再不行就吸氧吧。郭大厨点点头。胡大夫继续说,我明天就要回格尔木了,你要天天吃降压药。

炉子烧着火,沈明月想去厨房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这时一辆绿色的邮政车开过来,司机大叫,收邮件啰。

沈明月站着等,看她的邮件到了没有,张欣儿刘莉也从房间出来,可能都寄了行李过来。

司机一件一件东西搬下来,读名:“苏炜明。。。。。。刘莉。。。。。。,“沈明月。。。。。。”再搬了几件大的东西下来,读的名字听不清楚。

沈明月拿了自已的行李,看外面的袋子完好无缺就直接拿到房间里放着。才进去没有阳光的屋内,身上就冷了下来,高原就是这个样子,在有太阳的地方就温暖。

沈明月放好行李后又走到厨房,刘莉也跟了过来。郭大厨已经转移了阵地回到了厨房最里面一张简易的床上,半躺着,还吸着氧!

沈明月猜这里是他的床,用板隔了开来。“我们要做些什么吗?”沈明月和刘莉不约而同的问了出来。很显然,厨房是郭大厨管理。

“你们先把土豆去皮切块,红萝卜也是,豆芽摘干净就行。”郭大厨有气无力道。沈明月和刘莉照做。这点活,如果平时在家根本不在话下,现在在高原,手脚好像生了锈一样不灵活,不到十个的土豆,几根红萝卜,一袋豆芽两个人都花了大半小时处理。手很冷动一会就搓一会,动一会把手放自已脸上贴一会,后来干脆搬到阳光底下去干活还好些,还吸引了两个男的来帮忙,程皓和李林。

摘豆芽接近尾声时,程皓进去看郭大厨,出来的时候看他拿着压力锅,可能是他接到了新的任务。只见他用饭勺子刮里面的残留的饭渣,用水洗了一次,在厨房里拿了米,洗了两次,再放水,这时他犹豫了,不知道高原渚饭是不是跟平原一样,只能拿到郭大厨的床前让郭大厨过一下眼睛。得到郭大厨的指点后,关盖上炉开火渚饭。

李林也进去了看郭大厨,出来又得到了旨意,砍鸭子!

戴着眼镜,样子斯文的李林,知识分子的气质,完全想像不出他砍鸭子时手起刀落的利落,直把沈明月一帮人看呆了,张欣儿也出来围观,拍手叫好。

等鸭子砍好后,郭大厨像电视里隆重登场的主角一样慢慢走出来,他还是面色赤红,看他呼吸还是有些重,他拿起砍好的鸭子走回厨房,打开另一个炉灶的火,上大锅,放油,蒜,桂皮,花椒,辣椒,一看就知道是川厨,锅里的油把辣椒炸变色时放进鸭子,翻炒,直至鸭肉变色,放料酒和水,盖上锅盖,把火关小,他坐到不远处的凳子慢慢地跟沈明月他们说:“一会等剩三分之一的水的时候就放进去胡萝卜和土豆,差不多熟的时候再放豆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