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征粮一(1 / 2)

六,征粮一

拜访古家的第二天,刘正华带着傅博等八个人再次到南郭乡征粮。

这天天气放晴,冬天难得出一次的太阳,早早就冒出来了,冬日阳光晒在身上暖洋洋。傅博走在队伍前面带路,一行人走到上次发生战斗的断崖前停下来,刘正华让傅博带二个战士上断崖坡顶去看上次战斗后的二个国民党兵死尸掩埋情况。断崖山顶靠山边立了一个小小的新坟,还有些烧过的纸钱屑,其他如初,连子弹壳都检干净了。

离开断崖,队伍行走很快,翻过一个小山坡越过一片冬水田,又翻过一个坡又穿过一片田。刘正华被这样的地貌迷惑了,问傅博:“川东丘陵,就是一座小土堆连着一片平地?”

傅博笑着答道:“南郭乡这一带全是这种地貌,这叫淺丘地貌。东郭乡西郭乡那片就不同,那边是深丘地貌,山坡要高些,沟要深些,也没有这么宽大平整的稻田,那边的稻田狭窄弯弯,小块小块的。坡上土地要多些,坡下田要少些。因此出产不同,南郭乡这片稻谷多,麦子玉米少。而东郭、北郭麦子、玉米、红苕多,稻谷少。

地势不同,运输方式也不同。南郭乡这类浅丘地形,可以用鸡公车推;而东郭、西郭只能靠肩挑手提,或牛马驮。”

队伍行走快,说话间,眼看到石桥场了。

傅博在一片竹林前停下,他对刘正华说道:“兰兴志家就在右边那座小山坡下,走过两根田坎就到,来回十多分钟。你们休息,晒会太阳,我去把他找来。”

刘正华说道:“你一个人去危险,带个战士去。”

傅博摇了摇头,取下头上军帽和背的卡宾枪,解下腰上的皮带交给孔新华。把衣服裤子牵扯两下,对刘正华说道:“怎么样,象一个学生娃儿?”

“嗯,象,恢复本来面貌。”

“我这身打扮在乡下不受人注意的。”

傅博穿着肩上有补疤的学生装,离开大路,朝着兰家方向,一会过田坎一会爬坡,很快就找到兰家三间烂草房。这里傅博很熟悉,前两年读书放暑假时到平溪河钓鱼来过兰家两次。兰兴志的父亲兰老汉很好客,尽管家庭拮据贫穷,中午还煮腊肉招待他。

兰兴志家除他父母亲外还有一哥一弟两妹。哥哥在民国三十五年抓壮丁走后一直无音讯,大妹嫁人了,家里还有一弟一妹,都有十多岁,可以帮家里干活。家里佃了一块地,有五六亩,加上从傅家挣来的两亩辣椒地,他双亲,他弟妹,这点地收成够个半饱。兰兴志从傅家辞工后在家就是多余的,吃闲饭的。出门打短工,时有时无,进城挑水又得罪过水把头,这一年时间饥一餐饱一顿,勉强度日。前天进城找活干碰到傅博,看见傅博同一个解放军在一起,背着短枪、挎包,扎着腰带,戴着軍帽,一看就是公家人。他问候了傅伯母的身体健康,希望傅博帮他找点活干,只求填饱肚子。傅博想到马上要到南郭乡征粮,需要人手,就让兰兴志回家等着,过两天来找他。

傅博没想到跟刘正华提出,马上就得到同意,听意思是录为区里正式工作人员,傅博很为兰兴志高兴。

草房在小山坡阴面。后面是小竹林,前面门前是一个小土坝,有六七米见方大小,土坝前是一大片冬水田。围着草屋种有几棵柑子树、李子树。

傅博刚翻过小山坡,来到草屋后面,一条大花狗叫着从前面冲出来,傅博用竹竿把狗抵着。喊了一声,“花儿、花儿,认不得了?”

花儿认出是熟人,不再狂叫,低头嗅着,尾巴开始摇摆起来。

随着傅博发声,兰兴志跑过来,见到傅博,他很高兴,撵跑狗,拉着傅博转到草屋前面。兰兴志父母都在,看见突然出现的傅博有些吃惊。傅博主动向兰家两老问候,兰老汉不停点头,说道:“好!好!”

傅博也没有时间同兰兴志父母多说,只说了句:“兰伯,我找兴志帮我们带路,有饭吃,有工钱。”没等兰老汉答应,拉着兰兴志就走,他知道兰老汉相信他是不会害兰兴志的。

刘正华抬腕看了看时间,过了十分钟。正在想傅博不会碰到什么麻烦吧!远处田坎上出现了二个人身影,回来了,应该顺利。从城里出来,一路上都在思考,县委布置任务已经是第四天了,一粒粮食还没征到。今天一定要想法把粮食弄回去,否则真不好面对赵书记。

刘正华看见从田坎蹦蹦跳跳跑过来的二个人,其中那个穿着破旧棉上衣,下穿单裤,光脚穿一双奇怪草鞋的小伙子应该就是兰兴志了。挑水工出身,难怪看起来好结实,个头比傅博稍矮些,但比傅博强壮多了,短发,五官还算端正。

傅博拉着小伙对刘正华说道:“刘书记,他就是兰兴志。”又对兰兴志说道:“这是区委刘书记,今后就跟着他干。”

兰兴志面对一个全副武装的解放军,心里有点忐忑,好在他在县城挑水二年,也算见过世面。他稳了稳心,对刘正华说道:“刘书记请收下我,我有力气,担、抬、扛都没有问题,不要工钱,管饭就行。”

刘正华笑了:“行,先给我们带路到古家大院。”又对傅博说道:“小伙子人踏实,你先领着。不要耽搁,把古家粮食征到什么事情都好办。”

一行人穿过石桥场,顺着平溪河往上游走。今天逢石桥场赶场,街上的人比三天前多了许多,才半上午光景,乡公所前面坝子上已经有不少农户在相互交换物资,坝子上摆着不少箩筐,背篓,有粮食、有蔬菜、有瓜果、有鸡蛋,生活物资,生产物资都有。战乱期间,农村农民生活有自己的规则,旧时代的钱币不能用,新时期的货币不相信,最安全,最可靠,最实在,最简单的就是以货易货。

看见刘正华他们一行扛枪的队伍从坝子前街道走过,也没有引起多少恐慌。

场上小铺子打开了,小食店、草药铺、杂货铺、理发铺、茶馆都开门。小食店门口蒸的米发糕冒着热气、香气,门口屋檐下两张桌子坐着三四个人在吃饭,募然看到扛枪队伍经过,也只把头低下。

街面上几个玩耍的小孩子不惧怕,跟着队伍跑着玩。

傅博边走边回头对刘正华说道:“老百姓已经从惊恐中缓过来了,看来那天战斗效果不错,国民党散兵游勇是不是打跑了?或者到西教场招抚办缴枪登记投降了。”

刘正华说道:“千万不要轻敌,街上人多,可能有反动派的眼线,今天我们务必要提高警惕。”

兰兴志走在队伍前面,拿了根竹竿探路打狗,感觉自己衣衫褴褛,与身后队伍不相配,但看到场上众多乡亲都用好奇眼光看着自己,挺胸抬头走得更快。

穿过石桥场,出了场口就看见几百米外的一座大院子。院子大门对着平溪河,四周是大树和竹林点缀,二米多高的青砖围墙,显得格外威严庄重。

兰兴志指着大院说道:“那就是古家大院。”

刘正华问:“这么大座院子,有多少人看守。”

兰兴志抬左手挠头,不好意思答道:“不晓得。我听我老汉说,前几年农忙时他在古家做短工,进出古家几次,只看见二个守门的,里面共有几个人看守不晓得。”

走到大门前,傅博感觉到古家大院完全不同于铜川乡下其他大户地主家院子。川东乡下农村,有钱人家大院一般是开放型的,一般一个同姓大户几家人住一个大院。院前一般有晒坝,水塘,院子周围搭建的是依附大户的长工们的住房,不讲究外观,实用,里外房屋混建在一起,有青砖、蓝瓦,也有土坯草屋。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