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姓、氏、名、字61(2 / 2)

姜维手下有一位副手叫做张翼字伯恭,他这个翼的意思和张翼德的翼意思不同,深含古意,在比较古的含义里面,翼字的意思是谨慎恭敬,小心翼翼的翼就是这个本意。翼本意是翅膀,古代君王居中,两侧的大臣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列在两边,大臣们都是恭恭敬敬的,翼的恭敬这个意思就是这么来的,属于引申的意义。张翼的字叫伯恭,说明他是嫡长子,恭和翼的意思就相辅相成了。他的名和字,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他的家族也是很有文化的;在蜀汉末期,张翼向姜维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可惜姜维不能采纳,最后张翼战死疆场,也算是生不逢时吧。

古人有的孩子多,如果超过四个了,伯仲叔季或孟仲叔季就不够用,这时候就用幼字或其他字,比如失街亭的马谡,他家有五个孩子,马谡是最小的一个,所以马谡字幼常,他们家五个孩子的字里面都有一个常字,所以排下来就是伯、仲、叔、季、幼。

至于张辽字文远,徐晃字公明,张飞字翼德,关羽字云长,赵云字子龙,这都是很普通的名和字,都很容易联想到。

袁绍字本初,绍字的本义是继承、传承,所以他的字叫本初;浙江的SX市,就是南宋皇帝宋高宗给起的,意思就是继承和中兴。袁绍的弟弟叫袁術字公路,術的本意就是街道的意思,所以叫公路。公、子、士都是古人字里常用的自称;比如周瑜,字公瑾,瑜和瑾都是玉的一种;鲁肃字子敬,肃和敬,这俩是相辅相成的,字里面的这个“子”也相当于一个自称,就是说这个人的意思。

曹操的兄弟辈、得力助手夏侯惇,字元让;惇字从心字旁说明是心地敦厚的惇,让就是谦让,元的意思是大,所以这个名字起的也是很不错的,而夏侯惇不只是名字起得好,也是身体力行,史书上说他:“惇虽在军旅,。。。性清俭,有馀财辄以分施,。。。不治产业”,是一个很廉洁的人。夏侯惇有一个族兄叫夏侯渊字妙才,渊本义是深水,引申为深、博的意思,他的字叫妙才也是很有趣的,是想表明他的才干深、博、妙、好。

曹操的子侄辈曹休,字文烈,这算是三国里比较好的名和字了,古人起名和字,也讲究出处,曹休字文烈来源于诗经里的一句话:“休有烈光”。休就是美好的意思,休的本意是人在树下休息,当然就美好了。休有烈光,美好又有辉煌和光明。另一个晚辈曹仁字子孝,仁和孝,这体现的是儒家的核心思想。曹洪字子廉虽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应该是有出处的,我的国学水平还差很远,还没有找到出处。

曹家人起名字看来都是非常讲究文化的,比如说曹操的儿子曹丕字子桓,丕的本义是大,桓的本义是木柱,就是类似后来的华表,引申表示威武,和丕字的大意就符合了。同样用桓名的还有吴国孙权的表弟孙桓,字叔武,叔代表他排行老三,武和桓的威武意义也吻合。曹操另一个儿子曹彰字子文,文就是个人修养、文德,彰就是显著、显扬、彰显,这个名字也不错的。曹植字子建,建和植都有树立的意思,这个看起来就不如前两个兄弟。

曹操的孙子辈里,曹奂字景明,奂本义是盛大、鲜明,字里的景字是大的意思,比如古人说景福,就是大福,名和字对应;曹爽字伯昭,爽的本义是亮的意思,昭也是亮的意思;曹髦字彦士,髦是马脖子后面那些那个鬃毛,很飘逸很漂亮,他的字里彦这个字的本意也是美好的意思,合起来就是才俊的意思。

用这个彦字的,还有比如说宋代的大词人周邦彦字美成,彦和美也是对应关系。

三国时另一个著名人物司马懿,字仲达,懿是美好的意思,达可以解释为贯通、通晓、练达;他有兄弟八人,每个人的字都有一个达字,号称司马八达,要八个人的名都和达字相应,而且八兄弟整体的名、字也要在同一个思想范畴,就很需要文化修养和底蕴了。

到了近代以后,字就慢慢退出了中国人的姓名范畴里,我曾经看过黄埔军校的花名册,在前面几期的人名里基本有姓名还都有字,但是到了后面十多期以后,就基本上只有姓名,都没有字了。

除了名和字呼应,更要讲究出处,这也是非常常见的,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他的爷爷曹寅字子清,是康熙皇帝的发小,康熙皇帝擒鳌拜的时候,他说不定就是里面的小布库之一,长大后他奉康熙之命出任江南织造,还承担着体察江南民风民情、笼络江南士子的任务,他还是全唐诗的编撰者。他的名“寅”和字“清”看起来都是很平淡无奇的两个字。寅可能大家觉得就是老虎嘛,比如唐寅字伯虎,但是唐寅他最初的字叫子畏,难道是害怕老虎吗?曹寅字子清的典故出自于很古老的一本书叫《尚书》,里面的《舜典》这一篇里有一句“夙夜惟寅,直哉惟清”,难道是白天晚上都有老虎吗,其实寅除了用在地支里代表老虎,它的本意是恭敬;在比较古老的时代,寅有恭敬的意思,只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有恭敬的意思,会不会是见了老虎就感到害怕,引申出恭敬的意思呢?知道了寅代表恭敬的意思,前面那句话就很明了了:就是“白天晚上都非常恭敬的、很清廉的很正直的做事情”。知道曹寅的名和字的来历,是不是就会觉得这里面的学问太深了,本来普普通通的寅和清字理解了来历,一下子就了解到了他的名字的深奥、他学识的渊源,这就是古人的文化修养带给人的第一印象。

中国人的名和字,就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真的需要饱读诗书、融会贯通,才能想到个非常好的名字,我在这方面也是学识很有限,只能简单了解一点,要想深入研究,非得国学底子很深厚才可以。可是这种文化传承现在已经淡化了不见了,也是非常可惜的。现在人起名字也开始从诗经、离骚、周易里找,古人也差不多如此,这些上古的文献里面的很多字都是本意,但也比较难懂,要真正能理解字的意思、上下文的意思才不至于让人笑话,要想取好名字也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情。

小时候看黑白的战争片,里面那些国军将领穿着帅气的军服,谈吐优雅,就是在争论时也礼貌地称呼对方的表字而不直呼其名,比如德邻兄、健生兄、汉卿兄、百川兄,感觉真是气质优雅有教养,又威风,个个都是儒将,可是为什么仗总也打不赢呢。大概个人的修养、文德、文明,这样的素质,只适合在盛世维护社会稳定、教化大众,而在等到了乱世的时候,仅仅靠这种说理是行不通的,乱世的当务之急,就是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力量,首先要把这社会稳定下来,然后再谈论文明。历史上儒家也大概是如此情况,在乱世的时候,很多人都不太理睬,认为没用;比如孔子那时候到各国去游说他的主张,基本都没人搭理、搞得灰头土脸的;刘邦在和项羽争天下的时候,对儒生也是很不客气,但是到了刘邦一统天下的时候,这才发现儒家学说的妙处。乱世时,生存是第一位的,该讲理的时候讲理,不需要讲理的时候就不用客气。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