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寄居客-老残游记作者刘鹗70(1 / 1)

在淮安旅行期间,住在淮安宾馆,这里属于过去的老淮安区,离淮安府署、漕运总督府以及周恩来故居、关天培祠比较近,我骑车到那边去游览的时候,路上看到了一座小院,上面挂着个牌匾——刘鹗故居。

我记得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学过刘鹗的一篇课文,具体什么内容不记得了,但是对他有点印象,特别是他的号“老残”,印象更深,不知道他为什么起这么个号。后来疫情期间在家闲着就开始学习甲骨文,在任何一个学习甲骨文的人当中,刘鹗都是一个必须提到的人物,因为他编著了中国第一部的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铁云是刘鹗的字。甲骨文是中国现今已知最早的文字,大概距今现在已经3500多年了;这种文字是刻在甲骨和一些兽骨上的,所以被称为甲骨文,是中国商代的文字。咱们中国的历史虽然经常提到黄帝、尧,舜,禹,但这些都是传说,没有出土实物的证据;就是商王朝的历史,《史记》里虽然记载也有,但是一直没有发现出土的相关证据。在清末的时候,有一位学者王懿荣在中药中发现了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从此引起大家的重视,最终知道这是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字,从而以确凿的证据证明了中国商王朝的存在。刘鹗的这本《铁云藏龟》一书,使他成为向国内外学者传播甲骨学的第一人。

这次在淮安看到他的故居,很是好奇,细细了解之下,才发现刘鹗还真不一般,这家伙对数学、医术、音律、水利很精通,是身兼学者、哲人、科技家、实业家、改革家等多位一体一名奇人、一位通才。

刘鹗本不是淮安本地人,他的祖籍是镇江,出生于六合(今属南京),他的祖辈父辈一直在做官,他的父亲在退休以后,家里人就凑了一笔钱在淮安这里买下了一大院房子和一些田地,从此就定居在了淮安。

刘鹗年轻时不喜欢读书,考过科举没中就不再考了,看起来是整日闲荡,但是又很聪明,读书并不少;晚晴另一位甲骨文大家罗振玉说起第一次见到刘鹗时:“看见一个赤红脸的胖子,穿一件短衣服,拿着一张拓片在指手划脚的讲,旁边围着好几个人耸耳静听。”

他父亲去世以后,他大哥看他没什么事干,就像让他做个生意,恰好碰到父亲的老友,一位卖烟草的商人,就帮助刘鹗在淮安热闹地方开了一家卖烟的铺子,本来生意挺好,但是刘鹗干了不到一年就没了兴趣,又研究别的东西去了。

刘鹗兴趣很广,而在各个行业都有所成就,这就很难得了,比如他学习中医医术,写有《温病条辨歌诀》和《要药分剂补正》两本医书。

他父亲做地方官时,刘鹗跟随父亲治理过黄河,后来在协助官方治理黄河方面,成绩显著,并且著有《治河五说》、《历代黄河变迁图考》、《三省黄河全图》等书;

他对算术还有研究,写过《勾股天玄草》、《弧角三术》两本书。

音乐方面著有《〈十一弦馆琴谱〉序》,还收藏有唐代名琴,这把唐代名琴后来收藏在故宫博物院。

他写的小说《老残游记》,是晚清的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影响很大。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评价说:“其书即借铁英号老残者之游行,而历记其言论闻见,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而攻击官吏之处亦多。”。中学课文中选取了其中一段,以中学课文的高要求而能入选,他的小说内容、文笔、以及人格,都必需过关才可以。

除了做学问,他人脉很广,很擅长和人打交道,从亲王、封疆大吏,到学者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甚至和武术家大刀王五都有往来。另外自己在北方掌握了天津《日日新闻》报纸,在南方则和上海的多家报纸也都有紧密联系,时不时还能操控一下舆论。

刘鹗做过很多洋行的买办和经纪人,和外商交往很多、关系很好,在当时的环境下,就被很多人当作汉奸。想想看,刘鹗这学识、人脉、经商,遭人嫉恨也是顺理成章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BJ,刘鹗从俄国侵略军那里购买了一些粮食再低价转卖给居民,当然也是做了好事,毕竟使一部分人免除饥荒,但是这些粮食是侵略军从官方仓库中抢来的,刘鹗再从他们手中卖下,这就给了政敌借口,过了几年,重提此事,向朝廷弹劾他私售仓粟,

1908年,清廷因此把他充军到XJWLMQ。刘鹗没有什么势力、钱财,只能在WLMQ城隍庙里栖身,这时候他过去所学的一些“旁门左道”帮了他的忙,他会念经讲道,又懂中医,俨然城隍庙里一位难得的人才,因此被庙里的主事收留,使他能在这个偏远地方,日子还算过得去。

1909年8月23日,刘鹗早晨起床时失足摔到,抢救无效当天就去世了,时年52岁。此时距离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只有2年时间了,刘鹗在WLMQ一共生活了235天。

刘鹗去世后,他的仆人李贵为他收敛入棺,护送他的灵柩东归,而他的儿子们则在兰州、洛阳等地迎候,最后运回淮安安葬在淮安上河镇大后村,现在他的墓仍在,石碑上刻着:“清刘铁云先生之墓”,是JS省文物保护单位。

刘鹗故居坐落在淮安西北勺湖的旁边,一直由他的儿子居住,到1970年他的长子死后,刘鹗的房子就由淮安房产公司代管。时光变迁,早先一百四十多间房的大院子,有的卖了,有的坍塌了,有的拆了,到后来只剩下十一间;1987年,为纪念刘鹗先生诞辰130周年,刘鹗学术讨论会在淮安召开,当时的淮安县政府拨款十一万元整修了最后剩下的十一间房屋,就是现在的刘鹗故居。只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在淮安的十多天,都没有看到开门,也就很遗憾没能进去参观一下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