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71(1 / 1)

我曾经想过,作为一个在西安生活了很多年的人,西安又是一个很热门的旅游城市,假如外地朋友问我西安哪里好玩,我给外地朋友介绍什么呢?在这里生活了这么多年,也目睹了西安的很多变化,说实话已经有些熟视无睹、没有什么新鲜感了,说起来好像就是也都没啥可转的。

西安虽说是古城,我看也只是因为历史悠久,除了一些零星的古迹文物如大、小雁塔,钟鼓楼,碑林、城墙等等,西安缺少成片的老建筑,目前保留下来最大最完整的古迹是城墙,在城墙里面,本应是老城区,但是现在你要想找一座民国的建筑,恐怕用十个指头数都多,更别说清代的了。其实以前也并不是没有,只是这么多年来,已经拆迁改造的差不多了,一百多座清代民国的老院子已经在改造中几乎消失殆尽。在西安城内西北角这一块,民国时代是文人墨客比较集中的地方,但是在90年代改造的时候基本拆完了。现在西安靠近秦岭环山路的地方有一个关中民俗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老板是个特别喜欢历史古建筑的人,西安城区改造时,他很有心,收集了很多拆迁老房子的一些构件,把它集中运到那里保管起来,所以现在才有了这个关中民俗博物馆,但是这些拆下来的部件构件,和完整的房子比还是不能同日而语,只能说聊以慰藉吧;如果想看看关中地区老建筑的,可以去参观一下。就是到了现在,西安碑林博物馆正在扩建,几座仅存的老院子看起来又前途难料。相反,倒是更热衷于修建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这样的新景区,甚至搞成法门寺这样不伦不类的也在所不惜。

西安城墙目前是国内保存下来最完整最高大的城墙,没有之一,也是西安最直观的古迹,这并不是以前建造时就是规模最大,本来BJ的明清城墙是要压过它一头的,但是在50年代的改造中被拆了很多。说句题外话,我就非常同情梁思成先生,以他对中国古文物的那份热爱,看到这个城墙被拆除,我不敢想象他的心情。西安城墙当时有些人要拆,有些人要保留,争执不下,最后只能上报到国务院定夺;当时那位出身陕西富平的老一辈革命家一锤定音,总算把西安城墙保留了下来;我甚至觉得他可能对拆北京城墙就不赞成。

西安现在的城墙是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经过了多次改扩建后,在明代洪武年间确定下来的的,经历了从隋唐长安皇城到明西安府城的变化。其中东墙、北墙是明代新修的,都比原来的位置扩大了。西安有个寺院叫西五台,那几座大殿就是修建在唐长安城皇城的北墙遗址上的。南墙的西段和西墙南段都是原来唐代皇城城墙的位置,唐代的这两段城墙都被包裹在明朝修建的城墙内。现在西安城墙的范围,也就是比唐长安城的皇城稍大,和长安城整个城市的城墙比是差很多的。在含光门博物馆,那里有个城墙的横截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唐、宋、明、清几个朝代不同层次的夯土。现在城墙西南角那个圆形的城角,是元代时修建的,西安有座安西王府的遗址,经考古发掘,王府的四个城角都是圆形的,这种圆形城角的样式,应该是蒙古人从中亚学来的。

明代修西安城墙的时候,修的时候都是夯土墙,在几个城楼的地方才有包的砖,因为在明代的早期,砖的应用还不普遍,还算是高级建筑材料。又过了大概200来年,到了明代中晚期,烧砖的技术成熟、还有成本得到降低,砖的使用就比较普遍了,这个时候才把西安城墙的外侧和顶部全部包上了砖,但是城墙的内侧还都是裸露的夯土。这个我小时候就经常见到,那个时候还有单位或者个人在夯土里面掏个房子住。

因为城内的人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发达,只有四个城门是非常不方便的,所以把西安城墙扒了好几个地方,形成豁口,现在除了四个城门外,其他的门洞都是民国以后挖开的;最大的豁口就是火车站这边,城墙拆除的比较多。后来西安整修城墙的时候,又重新把它给连起来。另外加固连接修复的这个地方也不是传统的方法,用夯土外面包砖的,而是里面做了个框架,外层贴了城砖,这样子里面有很大的空间。现在西安火车站东边的城墙南侧大家会看到开了很多的什么网吧旅店商店这些的,其实并不是把以前的老城墙给挖空了,而是里面是本来就是空的,现在相当于把它给利用一下,但是很多外地的和西安年轻的朋友是不知道的,看到这个可能会以为把这个城墙给挖坏了。我对这个也是很疑惑的,搞这个钱可能也挣不了多少,但是对西安古城的形象真是很大的破坏。

西安城墙能有现在这个样子,包括现在这个护城河成为一个非常好的景观环城公园,80年代初XA市长张铁民功不可没,在他来以前西安虽说是个省会城市、著名旅游城市,但市容街道基本上也可以说是脏乱差吧。张铁民市长来西安以后是雷厉风行,他下了非常严厉的命令,要改变西安的这个卫生状况。为此他对有卫生问题而不整改的是毫不留情,比如就因此罚了上级单位的款。

这一下全市民谁也不敢怠慢,那个时候为了搞街道卫生,一些门面的商家要拿水龙头拿刷子拿肥皂来清洗人行道,这个力度在其他城市我是没听说过的,至于说乱丢烟头,那更是罚的厉害,80年代扔一个烟头5毛钱。专门派了很多人在街道上戴着红袖章。经过这么一番整顿,西安的面貌真的是焕然一新,主要街道中间建了栏杆,禁止行人乱穿马路,中间都摆上花盆,种上花;一些人行道上用砖砌起花坛,那时候人都随地吐痰,街道上也用红砖垒起一个个小痰盂,里面放上石灰,街道上行人不再随意丢弃垃圾了,市容一下子干净整洁的很多很多;再加上正处于改革初期,整个社会有一种向上的风气,我甚至觉得80年代初那段时间是XA市的黄金时代,也是我对西安最怀念的时光,很可惜一些当时的好习惯没有好好保留下来,后来市容市貌还有过一个反复。在张铁民以后,还有很多位市长,名字我都不怎么知道,也没有兴趣知道。

就在这次市容大整治中,重修城墙也提上了日程,现在环境优美的护城河——环城公园,在那个时候也就是个大臭水沟,好像鱼也不多,更多人到那是去捞鱼虫,因为水比较富含有机物,特别有利于生长,鱼虫很多,空气中的味道当然好不到哪里去。西安城墙还有很多豁口,城墙的断面处看起来就乱糟糟的,可以看到城墙里面的夯土,参差不齐的城砖;重修时在这些豁口的地方就修成了拱形的门洞,下面通车,上面连成一体。当时西安火车站这里豁口太大,怎么修建就成了一个考验,试过各种方案,停滞了好多年,这个部分是最后修复的。同时,把城墙上面缺失的垛口、顶部的砖全部补齐,这样,重修后的城墙就很完整了。修补后的城砖和以前的老城砖外观看起来也很明显,新城砖颜色发灰发浅,表面还有一层白色的东西——泛碱;老城砖就像土色,很多还有残缺。当时城砖的烧制任务交给了周边的区县,和古代要在砖上印上制造者的名字一样,这次烧砖,各地也把地名都印上去,现在大家在城墙上游览,可以注意一下脚下城砖的表面,特别是在城墙的西南角这一块,刻字的非常多,也能大致看出谁家的砖烧得好。

修城墙需要经费,政府缺乏资金,很多工作是部队和西安各个单位义务劳动完成,我那时上初中,也和同学们去环城公园里扫过地,重活干不了,扫扫地还是没问题的。

城墙上现在有一些浏览项目,比如可以骑车环行一周,路程也不算多,一周下来也就13公里多一点,可以看一下周边环境,但说实话可看的也不多,碑林、东岳庙、广仁寺这是可以在城墙上看到的古迹,那些古街区都是后来重建的。城墙上没有遮荫的地方,夏天确实很晒,要做好防护;另外登城和下城是有固定几个地方的,可以在地图上看好或提前问一下工作人员。以前西安城墙有个专门的城墙管理委员会,虽然没有靠城墙给XA市挣到什么钱,但是也没有什么过失。后来管理权交给了西安有名的那家文旅集团,就开启了城墙声光电模式,在我看来就是城墙魅影,鬼魅的魅,说实话现在的游览模式已经和传统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了,过去讲究睹物思人,了解上面过去发生的故事,“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现在就是一股脑声光电全方位感官刺激。但在如今经济主导的当下,一切以经济效益说话,按照西安的土话讲,这就是能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