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孟浩然:他的遗憾成为了无数人的遗憾40(2 / 2)

玄宗听闻之后失望说道:“朕未曾弃人,自是卿不求进,奈何反有此作!”

于是就下令让孟浩然回归南山,终身不能入仕。

这个故事听起来太耳熟了,这不就是后代柳永等人的故事源本吗?

这个故事本身就是在一些碎片式诗文资料中演绎出来的,唐玄宗未用孟浩然是真,孟浩然和王维交好也是真,但是这个故事未必真。

在这个未必真的故事上,后代人再演绎出来什么孟浩然故意吟诵这首诗,就是不慕权贵,追求自我,可能真的是多想了,孟浩然本人不会这么想。

孟浩然的诗作存留数量很多,他的作品语言自然凝练,仿若天成,读起来很舒服,没什么佶屈聱牙的用典,读起来比较轻快。

存留诗中最早的作品就是——送张子容进士赴举

夕曛山照灭,送客出柴门。

惆怅野中别,殷勤岐路言。

茂林予偃息,乔木尔飞翻。

无使谷风诮,须令友道存。

张子容应该是孟浩好友,两人情谊深厚,之后还有不少诗歌唱和之作,张子容的生卒年没有记载,估计和孟浩然差不多年纪吧,如果年纪差不多,那张子容考进士科的年纪是二十多岁,同样二十多岁的孟浩然却没有去考试。

这里我有几种猜测,能去考进士科的首先有些资格限制,进士科考生主要有“生徒”或“乡贡”两种身份。

生徒就是官办学校中的学生,官办学校上包括国子监、太学,下到地方的乡学,想来能上这些学校的人家中都有些身份。

从孟浩然对自己家境的描述来看,他应该没这个机会能去官学。

乡贡就是不经过官办学校,由州县另行贡举,乡贡举人需要向州县报名考试,考试通过了,才有资格去参加进士科。

如果孟浩然当时有参加进士科的资格和能力,他没太大可能不去,因为能够进士登科是非常荣耀的事情,毕竟是考试,能考上的大家都会认可你的能力,和被“保送举荐”的含金量不一样。

这么看来,孟浩然没能和好朋友一起去参加进士科考试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

一、孟浩然还没有获得考试资格

二、孟浩然此时能力不足以参加考试

毕竟进士科考试和诗文写作不一样,写诗写得好,并不代表考试水平,之前看过武则天时期的一场考试题目,光是题目就非常长,我们现代人想读懂题目是什么意思都非常困难,这需要对各种经典熟稔于心,总之,考试能力≠作诗能力。

孟浩然是四十岁的时候,才去参加了进士科考试,他自己也在诗中写过自己辛勤学习了三十年,可见到四十岁才去参加考试,也是不得已的事情。

再看这首给朋友的送别诗,此时孟浩然很明显对未来是很有盼望的,咱们未来要一直交好,仿佛隐含着一些话语,哥们,等我也考上之后,咱们做一辈子好朋友。

很可惜,孟浩然布衣一生,虽然交游甚广,也干谒过名相,但没能得到任何功名。

于是他的最后一首诗《送王昌龄之岭南》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岘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无缟纻,乡味有槎头。

已抱沈痼疾,更贻魑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裯。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同样是一首送别诗,同样送别好友,此时的孟浩然显然对未来没啥念想了。看看初出茅庐的时候,还会一起约定,将来友谊长存,时过境迁,送别的时候只能念叨——

病弱的身躯,烦人的交际。身无功名的遗憾,早秋天气带来的忧虑。

人老了,只会怀念过去,怀念过去数年一起写过诗,一起盖过被。

当年的意气何在?只剩下抬头望望斗牛星寄托下相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