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东方朔:重生之我在皇帝身边做跟班(1 / 2)

做皇帝的跟班难,一辈子(不被杀头)做皇帝的跟班更难。

东方朔巧言善辩,还有一种天不怕地不怕的狂劲,所以后世流传着很多故事,其实很多都是后人假借东方朔的名义编排出来的而已。

《史记》和《汉书》对于东方朔的记载是比较可信的史料,其他基本都做不得数。以下所有关于东方朔的事情也全部来自于两部史书的记载,还原一个没被传奇化的东方朔。

东方朔的详细出身并没有记载,大概出身一般,父母早亡,是兄嫂拉扯长大,他熟读诗书。因此在汉武帝刚刚即位,广揽天下贤才的时候被选上,待诏公车,但是这个职位俸禄微薄,也没有见到皇帝的机会。后来经过东方朔的故意设计,让武帝注意到他,也因此获得过很多绵帛赏赐,也直言进谏过武帝不可修筑上林苑,《汉书》称他用商鞅、韩非之语进谏,想求得更大的官职,然而终不可得,所以他在《答客难》中写到: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

“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侍郎在西汉不是什么高职位,只是皇帝身边的近侍,而执戟就是字面意思,在宫门手拿武器执勤的。

东方朔自认为学识渊博,然而终身并未真正得志。所得到的赏赐也不过是一些不算大额的钱货,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窦太主是汉武帝的姑姑,也是陈皇后亲妈。窦太主在自己老公死后,宠幸一个叫董偃的美男子。窦太主下了道命令说:“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董偃每日花费超过金百斤,钱超过百万,帛超过千匹,再来告诉我。基本上等于富婆给了一张无上限的银行黑卡,随意消费。

而东方朔在劝谏武帝不要骄奢之后,受到武帝赏赐,赏了多少呢?“武帝赐朔黄金三十斤”,两个对比就显而易见了。

东方朔被称为“狂人”,但是他又心存远志,还是想靠着政治才能博得赏识,而不是靠俏皮话,很可惜一生都未能如愿。

但是他这一生并未经历真正的战乱等殃灾,活过了花甲之年,七十多岁才去世,去世前依然能见到皇帝,还能留下劝说之言,不能不说是另一种幸运。

全须全尾,安然一世,并不算坏,所以东方朔自己也特别想得开,他自己回答说为什么才学很高,却没得大官做呢,是因为“彼一时也,此一时也”,苏秦、张仪能够建功立业,是因为所处天下诸侯并起的乱世,而当下时代“天下震慑,诸侯宾服”,也就没有了那么多建功立业的机会。时代不同啦,苏秦重新活一遍,也未必能再有一样的功绩。

大隐隐于朝,这个说法就来自于东方朔,他曾经高歌唱曰:“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甚至,他不仅隐于朝,索性还在殿上小便过,也因此被贬为庶人,不过后来又做回了中郎。

东方朔是个文学家,却没能做成政治家,但他自己圆上了自己的逻辑,“此一时,彼一时”嘛,因此他算活得通透。

最近特别流行一种以重生为主题的小说,大概就是主人公因某种原因重生之后,带着记忆重活一世的故事,东方朔很符合这种小说,毕竟安然一世,有惊无险,怎么不是重生才能做到呢?

东方朔第一篇传世可见的作品就是他向汉武帝自我推荐所写的一份“简历”,全文如下,非常容易理解——

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十五学击剑。十六学《诗》《书》,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亦诵二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言。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贝,勇若孟贲,捷若庆忌,廉若鲍叔,信若尾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

返回